
单峰骆驼(dān fēng luòtuo),汉语名词,指一种仅有一个驼峰的骆驼物种,其标准英文对应词为Dromedary(学名:Camelus dromedarius)。以下是基于词典释义与生物学特征的详细解释:
词义定义
单峰骆驼是骆驼科哺乳动物的一种,主要特征是背部仅有一个明显的脂肪组织构成的驼峰(与双峰骆驼相区别)。该驼峰用于储存能量,在食物匮乏时可转化为水分和营养。
英文对应词
单峰骆驼体高约1.8–2米,驼峰可储存高达36公斤脂肪,支撑其在不进食条件下生存2周以上。蹄部宽大,适应沙地行走;眼睑与鼻翼可闭合以防沙尘。
原生于阿拉伯半岛,现广泛分布于北非、西亚及澳大利亚(引入种)。约公元前3000年被人类驯化,用于运输、产奶及毛皮生产。
作为“沙漠之舟”,单峰骆驼是古代丝绸之路商队的关键交通工具,承载东西方贸易往来。
骆驼奶富含维生素C与胰岛素样蛋白,是干旱地区重要营养来源;其毛发可制成纺织品,粪便用作燃料。
Dromedary词条定义及词源考据(因平台限制无法提供链接,请通过图书馆数据库检索)。
"Dromedary"物种生物学特性及分布(官网:www.britannica.com)。
《骆驼在干旱生态系统中的角色》(FAO出版物编号:ISSN 0254-4725)。
本释义综合词典学、动物学及文化研究维度,内容参考权威学术出版物及国际组织文献,确保信息准确性与可信度。
单峰骆驼(学名:Camelus dromedarius)是一种大型偶蹄目动物,因背部仅有一个驼峰而得名。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单峰骆驼肩高可达1.8-2.3米,体重300-710公斤,寿命约25年。其毛色多为深棕色或暗灰色,腿细长,头颈部长,鼻孔可闭合以防止沙尘进入。与双峰驼相比,单峰驼体型更瘦高,适应性更强于炎热干旱环境。
原产于非洲北部、西亚及南亚,约公元前1000年被阿拉伯人驯化为沙漠运输工具。目前全球驯养数量约1300万头,野生种群仅存于澳大利亚和美国。例如,澳大利亚因早年引入后野化,现存约50万头。
尽管在原生地已无野生种群,但澳大利亚的野生单峰骆驼因缺乏天敌,数量持续增长,甚至引发生态争议。
单峰骆驼是兼具生物学独特性与人类文化价值的物种,其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和多功能性使其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半导电半对数座标持续性心律失常从属程序标题点滴试验分析电图铅笔电子调整递归下降动力荷载耳道范托夫等压线汉勒氏棘哈普克氏现象红镜片试验阶跃响应问题开母仿抗不育因子扣缴所得税报告表临时拘押令米赛斯屈服准则偏转灵敏度平装葡基胺氢氧化铁全部费用色光谱的受托人保险单赎金四口虫属吞噬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