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超显微术英文解释翻译、超显微术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ultramicroscopy

分词翻译:

超的英语翻译:

exceed; go beyond; overtake
【计】 hyperactive
【医】 per-; ultra-

显的英语翻译:

apparent; display; illustrious; obvious; show
【医】 phanero-

微的英语翻译:

decline; profound; tiny
【计】 mic-; micro-
【医】 micr-; micro-; mikro-; mu

术的英语翻译:

art; method; skill
【医】 technic; technique

专业解析

超显微术(Ultramicroscopy)是一种用于观察小于普通光学显微镜分辨极限(约200纳米)的微粒或结构的特殊显微技术。其核心原理并非直接“看见”微粒本身,而是通过观察微粒在强光照射下产生的散射光点(丁达尔效应)来间接探测其存在、大小、分布和运动状态。

核心原理与技术特点

  1. 间接观测:超显微术利用垂直于观察方向的强汇聚光束(如暗场照明)照射样品。当光束穿过含有悬浮微粒(如胶体粒子、病毒、大分子)的介质时,尺寸小于光波长的微粒会使光发生散射。在黑暗背景的衬托下,这些散射光点呈现为明亮的亮点(光斑),观察者看到的是这些光点而非微粒的清晰轮廓。
  2. 突破分辨率限制:普通光学显微镜受限于光的衍射极限,无法分辨间距小于半波长的两个点。超显微术通过探测单个微粒产生的散射光点,绕过了对两个邻近点进行分辨的问题,从而能够探测到远小于显微镜理论分辨率极限的微粒(可小至几纳米)。
  3. 暗场配置:通常使用特殊的暗场聚光器,确保只有被微粒散射的光线进入物镜,形成亮斑,而背景保持黑暗,提高对比度。

主要应用领域

  1. 胶体化学:历史上是研究胶体粒子(1-1000纳米)大小、形状、浓度、布朗运动、聚集状态和电泳迁移率的核心工具,对理解胶体稳定性至关重要。
  2. 病毒学与生物大分子研究:在电子显微镜普及之前,超显微术是研究病毒颗粒大小和形态的重要手段,也用于观察蛋白质等大分子。
  3. 粒子计数与表征:可用于估算样品中纳米粒子的数量和大小分布(通过光点亮度或运动分析)。

历史意义与现代演进

超显微术由奥地利化学家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和德国光学工程师亨利·西登托夫(Henry Siedentopf)于1903年发明,席格蒙迪因此获得1925年诺贝尔化学奖。它标志着人类首次能够系统性地研究纳米尺度的世界。虽然现代技术如电子显微镜(TEM/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如STED, STORM)提供了更直接、分辨率更高的成像能力,但超显微术在特定应用(如实时观察溶液中纳米粒子的动态行为)仍有其价值,其原理也启发了后续光学技术的发展。

权威定义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超显微术是一种在超高倍显微镜辅助下进行的精细外科手术技术,主要用于处理毫米级甚至更微小的组织结构。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 技术特点
    通过高倍显微镜(通常放大20-40倍)实现精准操作,处理直径小于0.3毫米的血管、淋巴管或神经结构。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需吻合颈部淋巴管与静脉以促进脑部代谢废物排出。

  2. 核心应用领域

    • 神经外科:如改善脑部微环境,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
    • 整形外科:游离皮瓣移植中的微小血管吻合;
    • 器官移植:微小血管重建以保障移植组织存活。
  3. 优势与挑战

    • 优势:创伤小、恢复快,可治疗传统手术难以干预的微观病变;
    • 挑战:需长期专业培训,依赖高精度显微设备,手术耗时较长。

该技术代表了外科手术向微创化和精准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展现了创新潜力。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促淀粉酶打浆度悼词刀形进模口地方事务低息信贷第一扇区起始角度谷氨酰氨合成海关警察函数交换电路环状软骨板脊髓孔凯芙拉拷焦利润保险立遗嘱资格平准价值前列腺炎企业色量计声调生胶块双安培滴定法双重上胶顺扭转松土用农耕器具诉讼程序的改变透镜光心突出牙味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