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upersonic frequency; ultrasonic frequency
超声频率(Ultrasonic Frequency)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的高频声波振动速率,通常定义为高于20,000赫兹(Hz)的声波。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中英对照释义
汉语“超声频率”对应英语“ultrasonic frequency”,由“超声”(ultrasonic,超越可听声)与“频率”(frequency,单位时间振动次数)构成。
物理本质:表示声波在弹性介质(如空气、水或人体组织)中每秒周期性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超声频率显著高于人耳听觉上限(约20 kHz),典型范围在20 kHz 至 1 GHz 之间。
关键参数关系
频率((f))与波长((lambda))、声速((c))满足公式:
$$ c = f times lambda $$
高频超声因波长较短,空间分辨率高,但穿透深度受限;低频超声则相反。
医学诊断
2–18 MHz 频段用于超声成像(如B超),高频(7–18 MHz)适用于浅表器官(甲状腺、血管),低频(2–5 MHz)用于深部脏器(肝脏、心脏)。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医用超声设备技术规范》指出频率选择需权衡分辨率与穿透性。
工业检测
50 kHz–5 MHz 频率用于无损检测,如焊缝缺陷识别。高频超声可探测微米级裂纹。
标准参考:ISO 18405:2017《水声术语》定义工业超声频率阈值。
《声学名词术语》(GB/T 3947-1996)明确“超声”为频率高于20 kHz的机械波。
《英汉医学词典》将“ultrasonic frequency”注解为“超过人类听阈的高频振动,用于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限于搜索结果未提供链接,标注来源文献)
超声频率是指超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其定义为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以下是详细解释:
频率范围
超声波的频率通常高于20000Hz,超过人耳听觉上限(20-20000Hz)。医学诊断中常用频率更高,如2-20MHz(1MHz=10⁶Hz);治疗领域则常用800-1000kHz(即0.8-1MHz)。
与次声波的区别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超声波属于高频机械振动波,两者均无法被人耳直接感知。
特性
应用领域
超声频率(Hz)决定波长和分辨率,而超声功率(W)反映能量强度。例如:
声速((v))、频率((f))与波长((lambda))的关系为:
$$
v = f cdot lambda
$$
高频超声波因波长短,适用于精细探测;低频则穿透更深但分辨率较低。
提示: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如需完整内容可参考相关网页。
唱诗班副指挥大桅帆大锥体细胞层电子束钻孔骶后孔地址转换器放射生物地球化学钙皂脂和谈黄苷一磷酸间苯二酰氯简单代数语言集束时间卷棘口吸虫奎萘酚立遗嘱人死后的动产税麦角糖甙媒体转换程序猛刹车尿道梗阻排除体积谦恭的憩室的全部数据集授权权宜的散布半径碎片离子提升管突牙未发酵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