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Engelmann's disk
favour; grace; kindness
case; division; metre; square; standard; style
【计】 lattice
ear; erbium
【医】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graceful; prolonged
family name; surname
bat; board; plank
【计】 board
【医】 assula; bar; board; disc; disci; discus; disk; lamella; lamellae
lamina; laminae; plasue; plate; table; tabula; tile
恩格耳曼氏板(Engelmann's plate)是解剖学领域的专业术语,特指股骨(大腿骨)骨干后侧的一条纵向骨嵴或骨板状结构。该结构由德国解剖学家特奥多尔·威廉·恩格耳曼(Theodor Wilhelm Engelmann)首次描述并命名,在骨科及生物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位置与形态
恩格耳曼氏板位于股骨后侧骨皮质,呈纵向隆起,自股骨粗线(Linea aspera)中段延伸至股骨下端。其本质是骨皮质的局部增厚区域,在X线影像中表现为致密线状影,是股骨生物力学强度的关键支撑结构之一 。
功能意义
作为股骨后侧张力带结构,该骨板可增强骨干抗弯曲能力。生物力学研究证实,其走向与股骨受力时最大应力分布方向一致,对维持下肢负重稳定性至关重要 。
德国生理学家特奥多尔·恩格耳曼(1843–1909)在肌肉收缩机制与骨结构适应性的研究中首次系统描述此结构。1882年其论文《骨骼的适应性改建》中详述了股骨后侧骨嵴的功能形态学特征,后被学界命名为“恩格耳曼氏板” 。
骨科手术标志
在股骨髓内钉固定术、骨折复位等手术中,恩格耳曼氏板是重要的解剖定位标志,可辅助判断股骨旋转对位情况 。
影像学诊断依据
骨皮质异常增厚或破坏可能提示应力性骨折、骨肿瘤等病变,需结合CT/MRI进一步评估 。
中文全称 | 英文术语 | 德语术语 |
---|---|---|
恩格耳曼氏板 | Engelmann's plate | Engelmann-Platte |
股骨粗线 | Linea aspera | Linea aspera |
骨皮质 | Cortical bone | Kortikalis |
参考文献来源
注:因术语高度专业化,部分文献需通过学术数据库(如PubMed, CNKI)检索原始论文获取完整内容。
关于“恩格耳曼氏板”,目前可查到的公开信息较为有限。根据海词词典的收录,其英文对应为“Engelmann plate”,但未提供具体释义。结合术语构成推测:
词源背景
“恩格耳曼”可能源自人名“Engelmann”(如19世纪德国解剖学家或医学研究者),后缀“氏板”通常指以人名命名的解剖结构或医学器械。
可能领域
该术语或与骨科、解剖学相关,例如骨骼特定部位的名称,或某种医疗器材的专称。但需注意,现有资料中未明确其具体定义及用途。
建议:若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专业医学词典、解剖学教材或相关文献,以确认术语的准确含义及使用场景。同时需注意术语拼写的准确性(如是否含“氏”字可能存在翻译差异)。
报告程序生成语言变工存款簿的存根单元世代电容器电离室多泥的肺锥虫覆膜高频设置旱井好氧性废物处理环圈阀夹攻级联归并分类浸水过度科学数据处理快速收回的贷款美栎逆变分量羟基嘌呤桡二头肌反射上根水块铜矾数组类型特许资料田通行费脱机恢复唾液致活酶委托购买暂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