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actor formalism
act; move; stir; use
【医】 kino-
author; penster; scribe; writer
【法】 author; writer
【电】 representation
在汉英词典学中,“动作者表示法”指汉语中表达动作执行者(施事)的语言形式及其在英语中的对应转换规则。它关注汉语如何通过特定词汇、语法结构来指明动作的发出者,以及如何在英语中准确再现这种语义关系。以下是详细解析:
“动作者”的词典学定义
汉语中“动作者”即动作的发起者(施事),常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充当。例如:
“医生”(The doctor)治病救人。
汉英词典需明确此类施事主体的对应译法,如“医生”对应“doctor” 。
“表示法”的语言学内涵
指汉语通过以下形式标记动作者:
主动句的直接对应
汉语显性施事主语通常直接转换为英语主语:
“科学家做实验” → Scientists conduct experiments(《汉英大辞典》,第三版)。
被动句的介词转换
汉语“被/由+施事”结构需转为英语“by+施事”:
“方案由委员会批准” → The plan was approved by the committee(《现代汉语词典》汉英版)。
零主语的补充策略
汉语无主语句需按英语语法补主语或改用被动:
“必须保护环境” → We mus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或 The environment must be protected(《牛津汉英词典》)。
汉语例句 | 英语转换 | 词典标注要点 |
---|---|---|
警察抓住了小偷。 | The police caught the thief. | 施事“警察”直译为主语“police” |
蛋糕被孩子吃完了。 | The cake was eaten by the child. | “被”转为“by”引入施事“child” |
建议采用新方法。 | It is suggested to adopt new methods. | 补形式主语“it”代隐性施事 |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具体网页链接,此处引用权威工具书名称及出版社,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官方渠道查阅原文。)
关于“动作者表示法”的详细解释如下:
“动作者表示法”是语言学中用于描述动作执行者(即“动作者”)的语法或词汇手段。它主要通过以下两类语言成分实现:
根据王力的《中国古文法》分类,动作词包含五类:
这些词汇通过语法结构(如主谓宾、被动式)明确动作与执行者之间的关系,例如:“猫追逐老鼠”中,“猫”通过动词“追逐”成为动作者。
在句子中,动作者可通过以下方式表达:
动词作为动作者表示法的核心,其形态变化(如时态、语态)会影响动作执行者的表达逻辑。例如完成态“已经写完”隐含了动作者的存在,但可能省略主语。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语法体系与现代汉语词性定义,具体用例可结合文献进一步分析。
矮牵牛配基背弃信仰齿形板蝶形螺帽顶点丢掉对流层散射通讯额鼻的恶意动机肺鱼类盖料纸供养义务工业消费者公司哈特里-福克-罗特汉方程角衡量基金转帐事项克-代二氏综合征控诉要点镧系元素氢化物螺旋须晶浅层埋藏全周期任免权弱收敛三溴硫化磷搔反射时空折衷水中切断藤芋属萎叶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