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polyvalent notation
multivalence
【化】 multivalency
【医】 multivalence
【电】 representation
多价表示法(Polyvalent Notation)在汉英词典语境下,主要指的是对汉语词汇(尤其是动词和部分形容词)在句子中能支配多个语义成分(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等)这一特性进行系统化描述和标注的方法。它源于语言学中的“配价理论”(Valency Theory),核心在于揭示词语组合时对其他成分的语义需求和依存关系。
“价”的定义
“价”(Valency)借自化学术语,指一个词(主要是谓词)在句法结构中强制要求搭配的论元(Argument)数量。例如:
“多价”的体现
汉语中许多动词具有多价潜力,其实际价数可能随语境动态变化。例如动词“教”:
词典通过特定符号或文字说明标注词语的配价信息,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搭配:
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捐赠”的释义隐含三价要求:捐赠者(主语)+受赠者(间接宾语)+捐赠物(直接宾语)。
《牛津英汉汉英词典》在“借”词条下提供双宾语结构例句:“他借我一本书”,明显示范三价用法。
专业词典如《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会明确标注论元角色,如“放置”要求“施事+受事+处所”。
多价表示法的理论支撑主要来自:
由法国语言学家Lucien Tesnière创立,强调动词是句子的中心,其价数决定句子基本框架。
Charles Fillmore提出动词预设的语义格(如施事、受事、工具)直接影响句子结构,与多价分析高度契合。
国内学者如朱德熙、袁毓林等将配价理论汉语化,指出汉语动词的价具有语境依赖性和灵活性,需结合语义指向分析。
明确价数可防止遗漏必要论元(如误将三价动词“告诉”用作二价:“*他告诉消息”)。
如“帮忙”(二价:帮谁)与“帮助”(三价:帮谁+做什么)的价数区别直接影响用法。
掌握“放”的三价特性(施事+受事+处所),自然衍生正确句式:“把书放桌上”。
权威参考文献
- Tesnière, L. (1959). Éléments de syntaxe structurale. Paris: Klincksieck.
- Fillmore, C. J. (1968). The Case for Case. In E. Bach & R. T. Harms (Eds.), Universals in Linguistic Theory. New York: Holt.
- 袁毓林. (1998). 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多价"在专业领域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方向:
一、生物学中的染色体多价体 指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配对时形成的复合结构,常见于多倍体生物。例如: • 在偶线期观察到同源多价体 • 这些多价体最终会被分解为单价体 • 与染色体联会异常相关
二、化学中的多价性 表示元素具有多个化合价态的特性: • 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如铁有+2/+3价) • 影响物质化学性质 • 常见于过渡金属元素
关于"多价表示法",当前搜索结果未明确提及该术语。推测可能指:
由于参考资料有限,建议补充具体学科背景或参考专业文献获取更准确的术语解释。
变应性紫癜磁心错开的发汗剂妨碍发泡率非执行语句格点搜索法过滤烛管火花球电极货物理赔护漆加利福尼亚吸吮线虫己氨卷板式高压筒刻本孔特管枯叶色的酶生成镍制配件尼迈耶氏丸批准去伪存真绕阻表三叉神经脊束输尿管口镜检查斯托克迈尔势卫队微分类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