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马兜铃英文解释翻译、南马兜铃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Aristolochia dibilis S. et Z.
分词翻译:
南的英语翻译:
south
马兜铃的英语翻译:
【医】 Aristolochia contorta; fructus aristolochiae; radix aristolochiae
专业解析
南马兜铃的汉英词典释义与植物学解析
一、核心术语释义
- 中文名: 南马兜铃 (Nán Mǎdōulíng)
- 英文名: Southern Dutchman's Pipe / Southern Pipevine
- 拉丁学名: Aristolochia meridionalis E. Wu, L.Y. Su & C.Y. Cheng (注:拉丁学名是国际通用的植物学命名标准,具有最高权威性。)
- 释义: 南马兜铃是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马兜铃属 (Aristolochia) 的一种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或藤本植物。其名称中的“南”字通常指其在中国的主要分布区域位于南方地区(如华南、西南),或指其与近缘种的地理分布差异。“马兜铃”则源于其成熟果实下垂似马颈所挂铃铛的形态特征。
二、植物学特征详解
-
形态特征:
- 茎: 茎细长,圆柱形,具纵棱,常缠绕生长。
- 叶: 叶片纸质或薄革质,形状多变,常见卵状心形、三角状心形或肾状心形,全缘,基部深心形,两侧裂片常圆形、下垂或扩展。叶面绿色,叶背常带粉白色。
- 花: 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具长花梗。花被管基部膨大成球形,上部急剧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扩大呈漏斗状或喇叭状;檐部通常二唇形或不规则三裂,颜色多为黄绿色、暗紫色或带有紫色斑纹,形态奇特,是其显著特征。花期通常在春夏季。
- 果: 蒴果(果实类型),近球形或倒卵形,成熟时由基部向上开裂成6瓣,形似古代马匹所挂的铃铛,故名“马兜铃”。果梗常下垂。
- 种子: 种子多数,扁平,三角形或心形,周围具膜质翅,利于风力传播。
-
生态分布与生境: 南马兜铃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常生长于海拔较低的山坡灌丛、林缘、沟谷边等湿润环境中。
三、重要提示(药用警示)
南马兜铃及其同属多种植物含有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s)。马兜铃酸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列为1类致癌物(明确对人类致癌),并具有显著的肾毒性(可导致马兜铃酸肾病,严重者可致肾衰竭)和潜在的致突变性。因此:
- 药用历史与现状: 历史上部分马兜铃属植物曾入药,但因其严重的毒副作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04年取消了含马兜铃酸成分的药材(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的药品标准,并禁止相关中成药的生产销售。南马兜铃本身也不应作为药用。
- 生态价值: 南马兜铃是一些特定蝴蝶(如裳凤蝶属的部分种类)幼虫的寄主植物,在生态链中具有一定作用。
四、权威参考资料
- 《中国植物志》 (Flora of China): 该志书是中国植物分类学最权威的典籍,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纂。其英文修订版 Flora of China 是国际植物学界公认的权威参考。其中对马兜铃属 (Aristolochia) 有详细记载,包含南马兜铃的分类、形态描述和分布信息。 (来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学出版社)
- 《中国药典》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现行版药典已不再收载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及饮片,体现了对其安全性的官方警示和监管要求。 (来源: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专著: IARC 将马兜铃酸及其天然混合物列为1类致癌物,相关评估报告提供了详尽的科学证据。 (来源:IARC Monograph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rcinogenic Hazards to Humans)
- 专业植物数据库 (如 Kew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提供全球植物物种的学名、分类、分布等权威信息。 (来源: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南马兜铃 (Aristolochia meridionalis) 是中国南方特有或常见的一种马兜铃科藤本植物,以其独特的花朵(形似烟斗)和铃铛状的果实得名。尽管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一定角色,但其含有剧毒致癌物质马兜铃酸,严禁内服或作为药用。了解其植物学特征和潜在风险至关重要。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南马兜铃”的解释如下:
一、名称与植物特征
南马兜铃是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学名:Aristolochia debilis)的常见称呼之一。其名称源于果实形态:成熟时下垂如马颈悬挂的铃铛,故称“兜铃”。植株为多年生缠绕草本,叶互生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夏季开紫绿色筒状花,蒴果球形(图1)。
二、药用价值
-
主要功效
南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入药,性寒味苦,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作用,常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等症。其根(青木香)和茎(天仙藤)亦可药用,分别用于行气止痛、祛湿活血。
-
配伍应用
- 治肺热咳嗽:常配伍桑白皮、黄芩等清热化痰药。
- 肺虚咳血:与阿胶同用以养阴润肺。
三、注意事项
马兜铃属植物因含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现代临床已对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使用进行限制,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
四、名称辨析
“南马兜铃”可能指代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的马兜铃,需注意与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区分。两者形态相似,但北马兜铃叶片更宽,蒴果顶端较平(图2)。
说明: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分布或毒理研究,建议参考植物学专著或权威药典。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半天保护酶差别比例法单向网络递归进程放电管整流器方位增益缩减肥胖性端坐呼吸分子内原子序数和公务手册购料合同管道阀喉炎基金亏损数颈动脉鼓上神经角逐力测动电秤美沙醇内侧半月板抛出浅说嵌套如果结构三氯化铊视网膜感光迟钝水垢分析四字珠隧道结调整方案拖欠会费微分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