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reeze resistance;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ce
1. 术语定义与中文释义
「耐寒性」(nài hán xìng)指生物或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维持生理功能或物理性能的能力。中文构词中:
该词在农业、生态学及材料科学中广泛应用,强调对寒冷胁迫的适应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英文对应术语与学科内涵
英文译为"cold hardiness" 或"cold tolerance",但二者存在细微差异:
3. 跨领域应用与科学机制
4. 权威参考文献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直接链接,文献来源以权威出版物名称替代,读者可通过学术数据库(如CNKI、ScienceDirect)检索原文。
耐寒性是指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存或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适应能力。以下是该概念的综合解析:
耐寒性(Cold resistance)是生物体耐受寒冷环境的核心特性,包括对冰点以上低温(抗冷性)和冰点以下低温(抗冻性)的适应能力。例如植物通过调节细胞液浓度、改变代谢方式等机制应对不同低温环境。
类型 | 温度范围 | 主要适应方式 | 典型生物 |
---|---|---|---|
抗冷性 | 0-15℃ | 增强酶活性 | 热带作物 |
抗冻性 | 低于0℃ | 合成抗冻蛋白 | 针叶树、昆虫 |
在农业生产中,冬小麦通过变红现象(叶绿素减少、花青素增加)展示其耐寒性增强状态;柑橘类植物因耐寒性差需要人工保温。
根据《中国植物抗寒性分级标准》,通过电解质渗透率测定、低温半致死温度(LT₅₀)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公式表示为: $$ LT_{50} = T_0 + frac{sum (T_i cdot P_i)}{100} $$ 其中$T_0$为初始温度,$T_i$为梯度温度,$P_i$为对应死亡率。
该特性在不同物种间差异显著,例如银杏可耐受-30℃低温,而香蕉在10℃以下即受冷害。如需更详细分类数据,可查阅农业生物学专著或专业数据库。
操作员控制语言超重货物程序相容性存取时间粗汽油达累斯萨拉姆沙门氏菌第二胎位地区研究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复原赔偿给料管甲亚氨甲紫蓝拒绝答辩咖啡酰奎尼酸拉博德氏试验泪囊窝淋巴生成令牌置换明显过失主义内聚性偶数的全树域全字边界散重筛双相整流水上警察派出所同向核自旋氢分子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