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催化英文解释翻译、接触催化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contact catalysis
【医】 contact action; contact catalysis
分词翻译:
接触的英语翻译:
contact; contiguity; get in touch with; meet; osculate; osculation; tangency
touch
【医】 c.; contact; contiguity; hapt-; hapto-; per contiguum; taction; tactus
touch
催化的英语翻译:
catalyze
【化】 catalysis
【医】 catalysis; catalyze
专业解析
接触催化(Contact Catalysis)指反应物分子与固体催化剂表面直接接触时发生的催化作用。其核心机制是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吸附、活化并发生反应,最终产物脱附离开表面。该术语区别于均相催化,强调多相催化中“固-气”或“固-液”界面的物理接触特性。
一、术语解析
-
接触(Contact)
指反应物与催化剂表面的物理接触,是发生吸附的前提。例如在铂网催化氨氧化反应中,氨气分子需碰撞到铂金属表面。
-
催化(Catalysis)
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化学反应,催化剂自身不消耗。接触催化的典型特征是催化剂表面提供活性中心,如分子筛的酸性位点促进烃类裂解。
二、作用机制
-
吸附活化
反应物(如H₂)在金属催化剂表面解离吸附为活性氢原子,大幅提高反应活性。研究显示Ni催化剂表面氢吸附能低至25 kJ/mol,远低于气相H₂解离能(436 kJ/mol)。
-
表面反应
吸附物种在相邻活性位点反应。CO在Pd催化剂表面氧化时,红外光谱证实吸附态CO与O原子结合生成CO₂。
-
产物脱附
弱吸附的产物(如H₂O)及时脱附释放活性位点。分子模拟表明TiO₂表面水分子脱附能仅40 kJ/mol,保障催化循环持续。
三、典型应用
- 合成氨反应:Fe基催化剂表面实现N₂解离吸附,工业转化率超98%(参考《催化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 汽车尾气净化:Pt-Rh-Pd三效催化剂同时转化CO、NOx和烃类(ACS Catalysis期刊报告)
- 燃料电池:Pt/C催化剂表面氧还原反应决定电池效率(《电化学催化》Springer专著)
权威文献来源
- IUPAC《催化术语定义》金皮书
- 中国化工学会《催化科学前沿》白皮书
- Journal of Catalysis, 2023, 421: 231-245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2, 14(30): 34561–34572
- Nature Catalysis, 2021, 4(10): 824–836
注:引用文献可通过DOI在Crossref、知网等平台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接触催化”是催化反应中的一种类型,通常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不同相态(如固-气或固-液界面)的催化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接触催化属于多相催化,即催化剂(多为固体)与反应物(气体或液体)通过物理接触引发或加速反应。这种催化方式的核心在于催化剂表面与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机制
- 界面接触:反应物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化学键重组降低反应活化能,促进反应进行。
- 电子转移:在新型的接触电催化(CEC)中,不同物质接触时产生的界面电子转移可驱动氧化还原反应。例如,聚合物与金属复合催化剂通过接触起电效应产生活性氧物种,加速水氧化或氧还原反应。
3.应用领域
- 传统工业:如石油裂解、合成氨等,依赖固体催化剂与气态反应物的接触催化。
- 新兴技术:接触电催化在环境治理(如污染物降解)和能源转化(如燃料电池)中展现潜力。
4.与均相催化的区别
接触催化属于多相催化,而均相催化中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同一相(如液态溶液)。前者因易于分离和重复使用,在工业中应用更广泛。
总结来看,接触催化既包含传统的多相催化形式,也涵盖基于界面电子转移的新型电催化机制,其核心均依赖于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有效接触。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埃德明斯特公式成绩商数大分子化合物化学垫底术电源切断非弹性非等温流封底服丧感谢的共轭电路共有年金假狼疮净价法经纪人合同通知克里斯琴森氏法棱晶的料盘中心槽例行维修罗马教皇的毛细管栓塞面接技术年轮铅块十八酰基食管炎实验原子炉调温旋管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