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ft
"箭杆"是传统射箭工具的核心组成部分,指连接箭头与箭羽的细长圆柱体结构。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英双解版,其英文对应词为"arrow shaft"或"arrow body",指代箭的主体部分。
从材质与工艺角度分析,古代箭杆多采用竹、木等天然材料。《考工记》记载周代已有"箭人"专职制作箭杆,需选择挺直且密度均匀的材质。现代竞技射箭则普遍使用碳纤维、铝合金等复合材料,如世界箭联认证的Easton X10箭杆采用高强度碳铝复合结构。
在空气动力学层面,箭杆的直度误差需控制在0.003英寸以内(约0.076毫米),直径规格从5/16英寸(约7.9毫米)到11/32英寸(约8.7毫米)不等,具体尺寸取决于弓种和用途。《大英百科全书》指出,标准竞技反曲弓箭杆长通常在28-31英寸(71-79厘米)之间,重量需与弓的拉力值精确匹配。
历史文献显示,明代《武备志》详细记载了箭杆制作的"六齐"工艺,强调材质需"坚而不脆,韧而不柔",并通过桐油浸泡提升耐用性。现代运动医学研究证实,符合人体工学的箭杆设计可减少30%的肌肉负荷,提升射击稳定性。
“箭竿”(也作“箭干”“箭簳”)指箭的主体部分,即箭身,是古代及现代射箭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箭竿是箭的主要结构,指从箭头到箭羽之间的细长杆体。古代箭竿多由竹、木等材料制成,现代则使用钢、铝合金或塑料等材质。
历史与文献记载
异体写法与扩展
除“箭竿”外,古籍中亦写作“箭干”“箭簳”,三者含义相同,均指箭身。
材质演变
古代箭竿以竹木为主,现代竞技用箭则根据需求采用更轻便耐用的材料,如碳纤维。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箭的形制或现代射箭运动用箭的细节,可参考《汉书》相关记载或专业射箭器材说明。
阿亚拉氏指数备份残酷竞争冲服蛋白聚糖电视标准掉队多列睫改善的构成比率法关节型机器人甲基硫尿嘧啶节省颈动脉的肌无力性反应可编微程序系统跨导管测试器冷却盘管临时敷裹民族自治硼砂玻璃任命视觉外区嗜热菌使信服适用法律的结论鼠属酸性樟脑合剂损害保险托耳特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