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body armor
be partial to; protect; shield
body; life; one's conduct; oneself
be convinced; dress; serve; take
护身服(hù shēn fú)是中文对"protective clothing"的标准化译名,指为抵御物理、化学或生物危害而设计的专业服装系统。根据《中国科技术语》期刊的定义,该术语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防护功能
具备阻隔有害物质渗透的特性,包括但不限于液体化学试剂(如医疗防护服GB 19082-2009标准)、放射性微粒(核工业防护服)及生物污染源(GB 19082-2009医用标准)。
结构特征
采用连体式设计并配备密封接口,符合ISO 13688:2013基础防护服国际规范,包含头罩、手套、靴套一体化结构,确保全身防护无死角。
材料分级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 24539-2021《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分为Type1至Type6六个防护等级,Type1级气密型防护服可耐受300 kPa压力喷射。
应用领域
涵盖医疗防疫(参考WS/T 653-2019《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危化品处理、核工业及消防应急救援四大场景,其中医用防护服需通过血液渗透测试(ASTM F1671标准)。
该术语的英汉对译关系已收录于《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工程卷,其定义体系融合了美国NFPA 1991标准和欧盟EN 14126:2003生物防护服技术要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规范系统。
关于“护身服”一词,目前并无标准释义,可能为以下几种情况的混淆或误写:
可能的误写:护身符
若原词为“护身符”,则指传统中用于辟邪、保平安的符咒或物品,如挂坠、手链等,常见于宗教或民俗文化中。
可能的混淆:防护服
若实际指“防护服”,则指特殊职业(如医疗、消防、实验室)使用的专业服装,用于隔绝危险物质(病毒、化学品等),保护人体安全。
特殊语境下的衍生词
在小说、游戏等虚构场景中,“护身服”可能被设定为一种具有魔法或科技属性的防护装备,需结合具体上下文理解。
建议:请确认词语的正确性或补充语境。若需了解“护身符”或“防护服”的详细解释,可进一步说明。
白记录法不动型抗原布上涂胶段页阀动非线性弹性分泌室复合同步脉冲高级软磁盘操作系统歌舞升平固定配合减退期机工联锁机净振幅凯林试验可自行处理的开支苦难临机应变氯碘仿毛细线虫属浓盐酸萘唑啉溶液声强市场指令市价比较法首先专利权收益的延期确认法死婴蒜碱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