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conditioning of goods
bale; cargo; goods; invoice; ware
【经】 articles of merchandise; bale; commodity; gear; good; goods
merchandise; wares
appearance; exterior; mien; surface
【法】 appearance; outer man
state; circumstance; condition; state of affairs; tone
【经】 condition
货物的外表状况(Apparent Condition of Goods) 指货物在交付或接收时,通过肉眼或常规检查可观察到的外部物理状态。该术语在国际贸易、物流及保险领域具有重要法律意义,通常用于描述货物包装完整性、可见损伤、污渍、变形等表面特征,是判断运输责任的关键依据。
表面可见性
指无需开箱或破坏性检测即可观察到的状态,如包装破损(撕裂、凹陷)、水渍、锈迹、标签脱落等。该状态直接影响提单的“清洁性”——若承运人在提单注明外表状况异常(如“包装破裂”),则构成“不清洁提单”,影响银行结汇。
责任划分依据
根据《海牙-维斯比规则》(Hague-Visby Rules),承运人需对装船时货物外表状况负责。若收货时发现外表损伤且提单未批注,可推定责任在运输方;反之若提单已批注,收货人需自行承担风险。
保险理赔关键点
货物保险通常要求投保前外表状况良好。若投保时存在可见缺陷(如生锈),且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可能拒赔。国际货运保险条款(如ICC条款)将外表状况作为定损要素之一。
提单批注(Clausing)
承运人若发现货物装船时外包装破损,需在提单标注“包装渗漏”(packages leaking)或“三箱破损”(3 cases damaged),避免承担货损责任。
海关查验
中国海关总署规定,进口货物若外表状况异常(如集装箱封条断裂),可能触发开箱查验,影响清关效率。
贸易纠纷证据
外表状况报告(如装箱照片、第三方检验证明)是仲裁中证明货损时间节点的关键证据,尤其适用于FOB、CIF等术语下的风险转移争议。
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20)
明确买卖双方对货物外表状况的检查义务(如FOB下买方承担装船后风险)。
→ 来源:国际商会官网(ICC)
《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
第17条规定承运人须在提单载明货物外表状况,否则推定其收到时状态良好。
→ 来源: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
中国《海商法》第75-77条
要求承运人如实批注提单,否则对收货人承担外表状况担保责任。
→ 来源:中国司法部法律法规数据库
注:以上内容综合国际贸易规则、运输法规及保险条款,为“货物的外表状况”提供具法律效力的实务解释。
货物的外表状况是指货物在装运或交付时,其外部可见的物理状态和特征。具体解释如下:
外观表现
包括货物的包装完整性、表面清洁度、标志清晰度、外形(如无凹陷或变形)、色泽均匀度等。例如,包装破损、货物受潮或生锈均属于外表状况异常。
运输单据关联性
提单等运输单据需如实记录货物的外表状况。若承运人未对“外表状况良好”作相反批注,则视为清洁提单(A选项),这对贸易结汇至关重要。
检验标准
通常通过肉眼或常规检查判定,例如观察货物表面是否有划痕、污渍,或包装是否符合运输要求。
货物的外表状况是国际贸易和运输中判定责任、结算货款的关键依据,需通过单据明确记录。
胺固化环氧树脂涂料膀胱镜检查本地销路超反常相带回放器带皮单极双投灯草多组分混合物二氮化三钡粉饰的管壁热阻胶体形成经纪人席净销售额与库存比例聚乙二酸亚癸基酯克律韦利埃氏窝肯定应答镭外科学联合劳务麦冬属描述记计数法实据十七碳四烯酸湿润面积事实上默许的合同实用程序员受责涂改痕迹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