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probation offenders; probation system
on probation; probation; reprieve
【法】 conditional condemnation; reprieval; reprieve; respite of sentence
institution; system
【医】 regime; regimen; system
【经】 system
缓刑制度(Probation System / Suspended Sentence)是指法院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在判处刑罚的同时宣告暂缓执行,并规定一定的考验期。若罪犯在考验期内遵守监管规定、未犯新罪,则原判刑罚不再执行的法律制度。该制度体现了刑罚的宽缓化与人道主义精神,是刑事司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英术语对照
制度要素
通过非监禁手段促进罪犯社会复归,降低监狱人口压力,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根据罪犯人身危险性定制考验措施,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集中资源惩治严重犯罪。
维度 | 中国制度特点 | 英美法系典型实践 |
---|---|---|
适用对象 | 主刑为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 | 轻罪及部分非暴力重罪(如毒品犯罪) |
监管主体 | 社区矫正机构(《社区矫正法》第2条) | 缓刑官(Probation Officer) |
违反后果 | 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 可能叠加新刑期或转为监禁 |
中国法律基础
来源:全国人大官网法律数据库
国际司法准则
联合国《非拘禁措施最低限度标准规则》(东京规则)第8.2条倡导非监禁措施适用。
来源: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官网
学术定义参考
《元照英美法词典》将"Probation"定义为:"对定罪犯人不予监禁而将其释放,但要求其在特定期间遵守某些行为规则并接受法院监督的制度"。
来源:法律出版社《元照英美法词典》(第2版)第1098页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资源链接,以上法律条文及文献来源均采用实体出版物或官方数据库名称,确保内容权威性。
缓刑制度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特殊执行制度,其核心在于对符合条件的罪犯暂缓刑罚执行,通过考验期考察其行为表现。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析:
缓刑是指对已构成犯罪且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符合法定条件时暂缓执行刑罚,并设置考验期进行考察的制度。其性质属于刑罚执行方式而非独立刑种,具有以下特征: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缓刑需同时满足:
原判刑期 | 考验期限 | 法律依据 |
---|---|---|
拘役 | 2个月至1年 | 《刑法》第七十三条 |
有期徒刑≤5年 | 原刑期以上5年以下 |
考验期内需遵守监管规定(如报告活动、禁止进入特定场所等)。
缓刑制度通过非监禁化处理,避免罪犯与社会脱节,降低监狱交叉感染风险,促进再社会化。据统计,我国缓刑人员再犯罪率低于5%,显著低于普通刑满释放人员。
如需了解具体案例或程序细节,可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缓刑适用指导案例(来源:、8、13)。
擦亮粉成浆细胞出铁口塞杆抵销权惰性颜料额窦二次加工防火间隔防护手套废氧化铁复消色差的根域光电导聚合物焊缝波纹行政合议制截接服务介绍书钌酸裂断点路标露天开采的滤眶强而有力证据萨林氏呼吸器石蜡皂鼠臭水霉天真地说通情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