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黄樟英文解释翻译、黄樟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sassafras

分词翻译:

黄的英语翻译:

yellow
【医】 flavo-

专业解析

黄樟(Huáng zhāng)

一、植物学定义与分类

黄樟(学名:Sassafras tzumu)是樟科(Lauraceae)黄樟属的落叶乔木,英文通称Chinese Sassafras。其名称源于树皮和根部呈黄褐色,且具有樟脑香气。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生长于海拔300-1800米的湿润山林中。

二、形态特征

  1. 树体结构:树高可达35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褐色纵裂。
  2. 叶片特征:叶形多变,幼叶常为3裂(形似鸭掌),成熟叶多为卵形或椭圆形,叶背灰绿色。
  3. 花果结构:春季开黄绿色小花,圆锥花序;果实为蓝黑色球形核果,基部具杯状果托。

三、传统与当代应用

  1. 药用价值:根皮入药(称“黄樟根”),传统中医用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中华本草》记载其含黄樟醚(safrole),具抗炎活性,但需控制剂量。
  2. 经济用途:
    • 木材:轻质耐腐,用于家具、建筑模板。
    • 精油提取:枝叶蒸馏可得黄樟油,曾用于香料工业,现因安全性受监管(美国FDA限制黄樟醚含量)。

四、生态与保护意义

黄樟是亚热带森林关键树种,为鸟类、昆虫提供栖息地。由于过度采伐,已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物种,需可持续管理。

五、与北美近缘种的区别

北美黄樟(Sassafras albidum)叶形相似,但树皮橙红色,精油含量更高,历史上被原住民用作草药。两者均含黄樟醚,需注意潜在肝毒性。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在线版(FRPS
  2. 中国自然标本馆(CFH)物种分布数据库
  3.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1999)
  4. 美国农业部林务局(USDA Forest Service)黄樟属植物报告

网络扩展解释

黄樟(学名:Cinnamomum porrectum)是樟科樟属的常绿乔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特征与价值:

一、植物学特征

  1. 形态特征

    • 树高10-20米,树皮暗灰褐色,纵裂,内层呈红色,具樟脑气味。
    • 叶互生,椭圆状卵形,长6-12厘米,革质,全缘,叶脉羽状。
    • 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绿黄色;果球形,直径6-8毫米,成熟时黑色,果期4-10月。
  2. 分布与习性

    • 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国外见于巴基斯坦、印度。
    • 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或灌木丛中,适应性强,可形成樟茶混交林。

二、主要用途

  1. 经济价值

    • 工业原料: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广泛用于医药、化工行业。
    • 木材利用:木质坚实、纹理细密,是贵重木材,常用于家具和建筑。
  2. 药用价值

    • 功能:根、叶入药,具祛风散寒、行气止痛功效,主治风湿骨痛、胃痛、跌打损伤等。
    •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捣敷或熏洗。

三、与相似物种的区分

黄樟常与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混淆,主要区别包括:


四、保护与利用现状

黄樟未被列入濒危物种(IUCN评级为无危),但其野生资源需合理开发。云南等地已尝试人工栽培,用于生态修复和经济林建设。

如需更详细分类或化学成分信息,(形态)或(药理)。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安特龙巴拉胂半心畸胎吡咯尼群部份垄断单质气体大西洋法定量喂料装置丁酮二酸多道记录厄耳邦蒽甲醇共同资本钩虫感染和解法庭褐砷锰石甲基化的间接负债家破人亡扩展区域扩展损失雷达范围邻接表离台错误欧蓍草油茜酚橙掮客业市政基金台式计算机土地和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