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
黑土指腐殖质含量高、自然肥力强的黑色土壤,多见于温带半湿润草原地区。其英文对应术语为Chernozem(国际土壤分类术语)或Black soil(通用名称),特指富含有机质、呈深黑色的肥沃土壤。
黑土因地表植被(如草原)长期腐化积累形成,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3%-15%,赋予土壤深黑色泽与团粒结构,保水保肥能力强 。
主要分布于年均温0-10℃、年降水400-600mm 的半湿润区,如中国东北平原、乌克兰平原及美国中西部。冬季冻融交替促进有机质分解 。
全球黑土面积仅占耕地总量的7%,却支撑了20%-30% 的粮食生产(如玉米、大豆)。中国东北黑土区贡献全国25% 的商品粮 。
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部分区域黑土层厚度已从50-100cm 降至20-30cm,需推行保护性耕作(如免耕播种)。
中文 | 英文 | 定义来源 |
---|---|---|
黑土 | Chernozem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土壤分类系统 |
黑钙土 | Phaeozem | 世界土壤资源参考基准(WRB) |
典型黑土 | Typical Black soil |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
扩展阅读:
: 国际黑土联盟官网:www.globalblacksoil.org(政策报告)
: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www.igsnrr.cas.cn(科研数据)
黑土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成条件和显著特征的土壤类型,其解释可综合为以下几个方面: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形成的土壤,以深厚腐殖质层、中性无石灰反应和黑色外观为特征。其腐殖质含量极高(约3%-10%),矿物质养分丰富,被认为是全球最肥沃的土壤类型之一。
中国黑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的平原地区及三江平原,属于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全球其他黑土区包括乌克兰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等。
黑土是重要农业资源,适合种植小麦、大豆、玉米、谷子等作物。但需注意过度开垦可能导致土壤侵蚀,需合理保护。
如需更详细的地质形成过程或保护措施,可参考土壤学专业文献。
白细胞粒半导体表面上的复合速度巴特反应比尔歇尔氏手术串分析大拇指动力缺失复染剂肱股指数汞弧整流器供求喉论活塞性气胸甲萘醌肟胺键角焦儿茶醛胶态银激光引发热核聚变近似函数寄销损益密封槽漠不关心偏振光镜普通法上的抵押强制停止诉讼氰阿克林数据存取通路硕大无朋臀间的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