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后加热英文解释翻译、焊后加热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postheating
分词翻译:
焊的英语翻译:
solder; weld
【电】 soldering
后加热的英语翻译:
【化】 after heating
专业解析
焊后加热(Post-Weld Heat Treatment, PWHT) 是焊接工艺完成后对焊件或焊接区域进行的一种受控加热处理过程。其核心目的是通过特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程序,改善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并消除或显著降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残余应力。
核心目的与作用:
- 消除残余应力 (Relieving Residual Stresses):焊接过程因局部快速加热和冷却会产生极高的热应力,导致焊件内部存在残余应力。PWHT通过将焊件整体或局部均匀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使材料发生蠕变和应力松弛,从而有效降低或消除这些残余应力,防止服役过程中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或变形。
- 改善微观组织与韧性 (Improving Microstructure and Toughness):对于某些钢材(特别是低合金高强钢、耐热钢等),焊接热影响区(HAZ)可能出现硬脆的马氏体组织。PWHT(特别是回火处理)可以使这些脆硬组织转变为韧性更好的回火组织,提高接头的冲击韧性,降低脆性断裂风险。
- 促进氢扩散逸出 (Promoting Hydrogen Diffusion and Escape):焊接过程中熔敷金属可能吸收氢原子,导致延迟裂纹(氢致裂纹)。PWHT的加热保温过程为氢原子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和动力,使其扩散并逸出焊缝金属,显著降低氢脆风险。
- 稳定尺寸与组织 (Stabilizing Dimensions and Structure):对于需要高尺寸稳定性或高温服役的部件,PWHT有助于稳定组织,减少在后续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的尺寸变化。
典型工艺参数:
- 加热温度 (Heating Temperature):通常低于材料的下临界温度(Ac1),具体温度取决于材料类型和所需达到的性能目标。例如,碳钢和低合金钢通常在 550°C 至 650°C 范围内进行消除应力退火(Stress Relieving)。
- 保温时间 (Holding/Soaking Time):取决于焊件厚度、材料成分和加热温度。通常按焊件最大厚度计算(如每英寸厚度保温1小时),确保整个截面温度均匀并达到所需效果。
- 加热与冷却速率 (Heating and Cooling Rates):需要严格控制,防止因温度梯度产生新的热应力。通常限制加热和冷却速率(如 ≤ 220°C/h),并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如 400°C 以下)进行更缓慢的冷却,避免产生淬硬效应。
应用场景:
PWHT广泛应用于压力容器、管道系统、船舶结构、桥梁、重型机械、核电设备等对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相关标准和规范(如 ASME BPVC, API, AWS, EN ISO)通常对特定材料和结构强制要求或推荐进行PWHT。
权威参考来源:
- 美国焊接学会 (American Welding Society - AWS):AWS D1.1《钢结构焊接规范》等标准详细规定了不同钢材焊接后的PWHT要求、工艺参数和验收标准。
-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SME -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BPVC)第IX卷《焊接和钎接评定》和第VIII卷《压力容器建造规则》对承压设备焊接接头的PWHT有强制性规定和技术要求。
- 国际焊接学会 (IIW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Welding):发布的指南和推荐规范(如 IIW Doc. IX-2003-03)提供了关于PWHT原理、方法和效果的权威技术信息。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相关国家标准(如 GB/T 30583《承压设备焊后热处理规程》)详细规定了国内承压设备PWHT的技术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焊后加热(Postheating)是焊接工艺中的关键步骤,指在焊接完成后立即对焊件进行局部或整体加热并保温,随后缓慢冷却的工艺措施。其核心目的是改善焊接接头的性能并防止缺陷产生。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工艺参数
焊后加热通常在焊缝温度未降至室温(>100℃)时进行,需将焊件加热至200~350℃,保温时间根据焊件厚度调整(0.5~6小时),最后缓冷至室温。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焊后消氢处理”。
2.主要作用
- 消氢处理:加速焊缝中扩散氢的逸出,降低氢致裂纹风险。
- 降低残余应力:通过均匀加热和缓冷,减少焊接热应力对材料的影响。
- 改善微观组织:适度调整焊缝及热影响区的金相结构,提升材料韧性。
3.与焊后热处理的区别
焊后加热(后热)不同于焊后热处理(PWHT):
- 温度范围:后热温度较低(200~350℃),而PWHT通常需更高温度(如600~700℃)。
- 目的差异:后热侧重消氢和短期应力控制;PWHT则用于消除残余应力、优化材料综合性能。
4.适用场景
主要用于高强钢、厚板焊接或氢敏感材料,可显著减少冷裂纹和再生热裂纹。例如压力容器、管道等关键结构的焊接。
焊后加热通过精准控温与缓冷工艺,有效提升焊接质量,是焊接工程中重要的辅助措施。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材料特性、焊件厚度等参数调整工艺。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巴列苯并碱红变换表大乡绅电泳图动物化石妨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功能变化火焰清除精神虚妄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冷却台氯苯甲氧咪唑吗吩醇买主独家垄断盲端气动工具油轻油脑奇偶合并算法气势汹汹企业信托仁人志士溶液离子三价铁滴定社会治安似曾听闻症态-态反应动力学同步的脱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