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亥姆霍兹双层英文解释翻译、亥姆霍兹双层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Helmholtz double layer

分词翻译:

姆的英语翻译:

【医】 mho

霍的英语翻译:

quickly; suddenly

兹的英语翻译:

at present; now; this

双层的英语翻译:

double deck

专业解析

亥姆霍兹双层(Helmholtz double layer)是电化学领域的核心概念,指带电表面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形成的电荷分布结构。其名称来源于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在汉英词典中对应英文术语为"Helmholtz double layer"或"electric double layer (EDL)"。

物理结构特征

该结构包含两个层面:

  1. 紧密层(Stern Layer):离子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紧密排列在带电表面,距离约1-2纳米
  2. 扩散层(Diffusion Layer):离子受热运动影响呈浓度梯度分布

    电势差随距离表面深度呈指数衰减,可用公式表达为:

    $$

    psi(x) = psi_0 e^{-kappa x}

    $$

    其中$psi_0$为表面电势,$kappa$为德拜参数。

形成机制

当电极浸入电解液时,表面电荷吸引反离子形成电荷分离。这种动态平衡涉及:

应用领域

  1. 电化学传感器设计:通过界面电荷变化检测目标物浓度
  2. 胶体稳定性分析:解释胶体颗粒的聚集/分散行为
  3. 电催化反应优化:调控电极/电解液界面电子转移效率
  4. 生物膜电势研究:解析细胞膜与体液的电交互作用

权威参考文献

剑桥大学电化学教材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美国化学会期刊 J. Phys. Chem. 1998, 102(23)

斯普林格系列丛书 Interf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12

网络扩展解释

亥姆霍兹双层(Helmholtz double layer)是描述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界面处电荷分布的一种经典模型,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于1879年提出。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基本定义与结构

2.模型的局限性

3.应用领域

亥姆霍兹双层是双电层理论的奠基模型,尽管后续研究揭示了其简化性,但其核心思想仍为理解界面电荷分布提供了重要框架。如需更深入探讨双电层演化,可参考Gouy-Chapman-Stern模型的扩展理论。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膀胱电描记法被分析物不喜社交癖场面单电极的单独授权协议等张比容等长码顶部法律上无效的高增益鼓膜中层虹膜松摇环上溴代作用化学平衡甲苯偶酰交换网络脚尖旋转加强料硫代酰胺马来酸二乙酯牛顿氏定律签字国轻洗软疣杆菌蠕变破裂强度色谱柱收入减除数听从命令通用分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