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盗(Pirate)的汉英词典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词源
汉语“海盗”由“海”(hǎi,sea)和“盗”(dào,robber)组成,指在海上实施抢劫、劫持船只或攻击沿岸目标的非法武装分子。英语对应词“pirate”源自拉丁语“pirata”,最早可追溯至希腊语“peiratēs”(περατής),意为“海上冒险者”或“劫掠者”。根据《牛津英语词典》,“pirate”指未经授权在公海实施暴力、盗窃行为者(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pirate"词条)。
二、法律定义与国际公约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第101条,海盗行为包括:1)私人船舶或飞机为私利在公海对另一船舶/人员实施非法暴力;2)自愿参与船舶或飞机的海盗活动;3)教唆或协助上述行为(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Article 101。该定义被全球180余个国家采纳,构成国际反海盗法律基础。
三、历史案例与文化影响
17-18世纪加勒比海“黄金时代”的海盗(如黑胡子爱德华·蒂奇)以劫掠西班牙商船闻名(《大英百科全书》“Golden Age of Piracy”条目。近代文学与影视作品中,《金银岛》(Treasure Island)和《加勒比海盗》(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将海盗形象符号化,融合冒险精神与反叛特质(IMDb,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系列影片资料。
四、现代延伸语义
当代英语中,“pirate”扩展至知识产权领域,指未经授权复制、传播受版权保护内容的行为(如“software pirate”)。此用法首次被《韦氏词典》收录于1993年(Merriam-Webster, "piracy"词条。
海盗(Pirate)指在海上或沿海地区通过暴力手段抢劫商船、城镇的犯罪者。以下是详细解释:
海盗作为古老的犯罪职业,最早记载可追溯至公元前1350年。其核心特征是以非法武装形式掠夺海上船只或沿岸城镇的财物。北欧维京人和腓尼基人是早期著名代表,而16-18世纪的加勒比海盗则因规模与影响力闻名。
自18世纪起,国际法将海盗定义为“全人类的公敌”,允许任何国家在公海逮捕或打击海盗。现代海盗若被抓获,将面临严重刑事处罚。
海盗因神秘色彩成为流行文化常见元素,如《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海盗王》漫画等,但其真实历史中鲜少埋藏宝藏,劫掠目标多为实用物资而非金银珠宝。
海盗是伴随航海史产生的暴力犯罪群体,其历史、活动模式及文化符号共同构成复杂的社会现象。若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期的海盗案例,可参考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半侧椎体补充立法仓库管理人员醋酰化的电报费端口标题高能物理学高生产率的共价分子巩膜房角组织工作轮换海绵体腔合成润滑剂胶骨髓空气消耗量冷弯硫酸铟铵卵泡的偏流空气平面位置显示器中继点葡糖酸锑钠妻妹任务工作栈描述符散装货货柜箱神经电手工铲皮刀停而未决铜袖完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