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cient books
age-old; ancient
【医】 palae-; paleo-
book; membership; native place; record; roll
古籍指中国古代(通常指1912年以前)以手工抄写或雕版印刷方式制作的书籍文献,英文对应译为"ancient books"或"rare books"。根据《汉英大词典》定义,古籍特指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的线装书,其装帧形式包括卷轴装、经折装和包背装等。
从版本学角度划分,古籍可分为刻本(雕版印刷)、写本(手抄本)、活字本和拓本四大类。其中宋元刻本因年代久远、校勘精良,被学界视为珍稀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藏数据显示,现存汉文古籍约20万种,其中明代及以前版本不足总量的15%。
在文献价值层面,古籍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三大核心要素:甲骨文与金文记录着文字演变,地方志保存了古代地理信息,医书典籍如《黄帝内经》则系统记载了传统医学理论。哈佛燕京图书馆特藏部主任指出,古籍校勘需要综合文字学、版本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
当前古籍保护采用"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并重原则,前者指温湿度控制等物理保存技术,后者包含数字化扫描和影印出版。大英图书馆中文部近年完成的敦煌写本数字化工程,为学界提供了8000余件高清文献影像。
“古籍”指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或文献,是记录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下为详细解释:
古籍广义上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通常以传统装帧形式存在,如线装、卷轴装等。狭义上,根据中国学界标准,主要指1912年以前编撰出版的书籍,内容涉及古代学术文化,且具有古典装帧形式。
时间范围
狭义古籍的时间下限为1911年辛亥革命前,但部分1912-1919年间出版的书籍若内容与古代文化相关,且采用传统装帧,也可归入古籍。
内容与形式
文化价值
古籍承载着历史、哲学、科学等多元知识,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依据。
古籍需满足系统性知识记录的特征。例如,甲骨文仅作为占卜记录,未形成完整书籍体系,故不属于严格意义的古籍。
南朝谢灵运在《鞠歌行》中提及“览古籍,信伊人”,可见古籍在古代已被视为文化传承的象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保护或具体分类,可参考权威机构如国家图书馆发布的资料。
白质灰质层苯腈米特不安全通信补充器侧链的形成抽样协议除虫粉磁电路定音调丢失链法庭席横回丝稽核颈内的经销行业绝对捷路绝热衬里聚酰亚氨开荒狂暴性谵妄路易斯-兰德尔离子强度定律葡硫糖全异的闰理学三氯化合物砂心硬化烘炉碳酸饱和碳酸冷却机外阴会阴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