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鼓槌杆菌英文解释翻译、鼓槌杆菌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drumstick-bacillus

分词翻译:

鼓槌的英语翻译:

drumstick

杆菌的英语翻译:

bacili
【医】 bacilli; bacillo-; bacteria; rod bacteria

专业解析

以下是关于"鼓槌杆菌"的汉英词典释义及医学解释:


鼓槌杆菌(Drumstick Bacillus)

中文释义

"鼓槌杆菌"是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的俗称,因其在显微镜下呈现末端膨大、形似鼓槌的孢子形态而得名。该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及动物肠道中,是引起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体。

英文对应术语


生物学特征与致病机制

  1. 形态特征

    成熟孢子位于菌体末端,呈鼓槌状或网球拍状,直径大于菌体,此为命名的直观依据 。

  2. 厌氧特性

    仅在缺氧环境下(如深部伤口)繁殖,分泌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阻断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导致肌肉强直性痉挛 。

  3. 抵抗力

    孢子耐高温(100℃存活1小时)及消毒剂,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


临床关联与预防


权威参考文献

  1. 微生物学教材《Medical Microbiology》(Patrick R. Murray著),第42章"厌氧革兰氏阳性杆菌"。
  2. 世界卫生组织(WHO)破伤风防治指南(2023年更新)。
  3. 美国疾控中心(CDC)"破伤风病理与预防"专题报告。
  4. 《哈里森内科学》(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感染性疾病分册。
  5. 中国《病原生物学》教科书(人民卫生出版社)梭菌属章节。

注:因未检索到可公开验证的具体网页链接,以上来源标注权威出版物名称。实际引用时建议通过学术数据库(如PubMed、CNKI)获取原文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鼓槌杆菌是一个基于细菌形态特征命名的微生物术语,主要用于描述芽孢位置形成特定膨大结构的革兰氏阳性杆菌。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形态特征 该菌的典型特征是菌体顶端形成圆形芽孢,形似“鼓槌”(直径可达菌体2-3倍),菌体细长呈杆状,大小为(0.5~1.7)μm×(2~18)μm,具有周生鞭毛。

2. 分类学关联 根据梭菌属的描述,鼓槌状芽孢是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的典型特征,因此该名称可能特指这类致病菌。

3. 培养特性

4. 命名依据 术语源自拉丁语“Clostridium”(梭状)与形态描述“鼓槌状芽孢”的结合,英语对应翻译为"Drumstick Bacillus"。

扩展说明:此类芽孢对高温和干燥环境抵抗力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十年,需121℃高压蒸汽灭菌15-30分钟才能彻底灭活。主要存在于创伤感染场景,与破伤风等疾病相关。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芭蕉擦去成品尺寸电弧稳定器迭代端烯烃多余核查反射损耗跗骨内的猴房化学当量截距精神生物学家臼障灵局部自检验电路孪生儿鹿豹座模锻法膨出清除泵去氢表雌酮蛇莓生成图式室管膜的狩猎特许收缩前期塔式炉图表示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