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串行性英文解释翻译、可串行性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serializability
分词翻译:
可的英语翻译: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串的英语翻译:
bunch; cluster; get things mixed; skewer; strand; string together
行的英语翻译:
all right; business firm; profession; capable; carry out; prevail; conduct; go
travel; range; row; soon
【计】 row
【医】 dromo-
【经】 line
专业解析
可串行性(Serializability)的汉英词典角度详解
在计算机科学(特别是数据库与事务处理领域)中,“可串行性”是一个核心概念,其中文术语直接对应英文术语Serializability。
-
术语构成与基本含义:
- 中文解析: “可串行性”由“可”、“串行”、“性”三部分构成。
- “可”表示“能够”、“可以”。
- “串行”指“一个接一个地按顺序进行”,与“并行”相对。
- “性”表示“性质”、“特性”。
- 因此,“可串行性”的字面含义是“能够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性质”。在技术语境下,它特指一组并发执行的事务(Transactions)最终产生的结果,等价于(看起来像是)这些事务按某种顺序一个接一个(串行)执行所产生的结果。这种等价性是衡量并发事务执行正确性的重要标准。
- 英文解析:Serializability 由形容词Serializable(可串行化的)派生而来,名词后缀
-ity
表示“性质”或“状态”。其核心含义与中文一致:The property of a schedule (history) of transactions being equivalent to some serial schedule. 即事务调度(执行历史)具有等价于某个串行调度的性质。
-
技术内涵与重要性:
- 可串行性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实现事务隔离性(Isolation) 的关键目标。它确保即使多个事务同时(并发)访问和修改数据库,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出现冲突或错误,如同它们按某种先后顺序执行一样。
- 它是并发控制机制(Concurrency Control) 设计和验证的理论基础。常见的并发控制协议,如两阶段锁协议(Two-Phase Locking, 2PL) 和基于时间戳排序的协议(Timestamp Ordering),其目的就是确保产生的调度是可串行的。
- 可串行性保证了数据库的一致性(Consistency),防止出现诸如丢失更新(Lost Update)、脏读(Dirty Read)、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幻读(Phantom Read)等并发异常现象。
-
实现机制简述:
- 为了实现可串行性,DBMS 通常采用锁(Locks) 或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等技术来管理对数据项的并发访问。这些机制通过协调事务对数据的读写顺序,强制使并发执行的事务交错(Interleaving)看起来像是某种串行顺序的执行。
权威参考来源:
- 《数据库系统概念》(Database System Concepts) - 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F. Korth, S. Sudarshan 著。这是数据库领域的经典教材,对事务、并发控制及可串行性有系统阐述。(参考章节:并发控制)ISBN-13: 978-0073523323
- 《事务处理:概念与技术》(Transaction Process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 Jim Gray, Andreas Reuter 著。事务处理领域的奠基性著作,深入探讨了可串行性及其实现。(参考章节:并发控制基础)ISBN-13: 978-1558601901
- 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与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相关标准与文献: 这些组织发布的计算机科学标准和研究论文是定义和讨论诸如可串行性等核心概念的重要场所。例如,可串行性的形式化定义常见于这些组织的出版物中。
- 事务处理技术委员会(TPC, 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 虽然 TPC 主要关注性能基准测试,但其基准规范(如 TPC-C)隐含要求数据库系统必须支持可串行性隔离级别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侧面印证了该概念在工业实践中的核心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可串行性是数据库并发控制中的核心概念,用于确保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的正确性。其核心定义和要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可串行性(Serializability)指:多个事务的并发调度执行结果,必须与按某一次序串行执行这些事务的结果相同。这种调度称为可串行化调度,是判断并发调度正确性的准则。
二、核心作用
- 正确性保障:若并发调度不可串行化,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如丢失修改、脏读等问题)。
- 冲突处理依据:通过冲突操作(如不同事务对同一数据的读写或写写操作)的顺序控制,确保结果等价于串行执行。
三、分类与判定
-
冲突可串行化(充分条件):
- 若调度通过交换非冲突操作(如不同事务对非重叠数据的操作)能转换为串行调度,则属于冲突可串行化。
- 例如:事务T1读A、写A,事务T2读B、写B,交换两者的非冲突操作后可能形成串行顺序。
-
实际可串行化(等价性判定):
- 即使不满足冲突可串行化,只要最终结果与某串行调度一致,仍视为可串行化(需通过更复杂的等价性验证)。
四、示例说明
假设事务T1和T2分别执行:
- T1:读B → A=B+1 → 写A
- T2:读A → B=A+1 → 写B
若A、B初始值均为2:
- 串行执行T1→T2:结果A=3,B=4。
- 可串行化调度:并发执行结果需与此一致,否则视为错误。
五、扩展概念
- 严格可串行化:在可串行化基础上,还需满足时间顺序约束(如事务提交顺序与实际效果一致),被认为是更高标准的“黄金准则”。
通过可串行性,数据库系统能够在并发场景下兼顾性能与数据一致性,避免因操作交错导致逻辑错误。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背面的玻璃绝缘材料测试座冲击雾化器纯损促甲状腺活动的大体积物质电阻器元件二进制半加器分析上更新意向光船租船条款货物价目表继承财产管理人积分吸附热净物物交易条件抗凝胶收缩润滑油空间方位测定控制有条件转移宽缘梁临时雇工南美牛奶菜甙亲硫的气体发生器汽油泵上态符号试验性质的十字形水醇制酊输卵管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