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economic effects; economic results
在汉英词典框架下,“经济效果”指经济活动产生的实际效益与资源投入之间的量化关系,英文对应为“economic effect”或“economic outcome”。其核心含义包含三方面:
资源转化效率:通过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的合理配置实现产出最大化。例如,世界银行在《2023年全球经济展望》中指出,技术升级可提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形成正向经济效果。
成本收益平衡:经济效果强调投入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值优化。牛津大学《经济学原理》将其定义为“单位资源消耗所获得的有效成果”,例如降低能源消耗同时维持产出水平。
宏观与微观维度:微观层面涉及企业利润、市场份额等指标;宏观层面则关联GDP增长、就业率等国家经济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4年报告中,以政策刺激对通胀率的影响为例,说明经济效果的跨层级关联性。
该术语在应用时常与“经济效益”(economic efficiency)交叉,但后者更侧重长期可持续性,而经济效果包含短期量化评估,如剑桥大学《经济学术语手册》对两者差异的界定。
经济效果是经济学中衡量经济活动效率的核心概念,以下为详细解释:
经济效果指生产活动中劳动成果(产出)与劳动耗费(投入)的对比关系,反映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其核心是投入产出比,即用最少资源获得最大收益。例如,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量,即体现经济效果的优化。
比率式: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耗费
适用于衡量单位投入的产出效率,如生产每件产品的能耗。
差式: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耗费
用于评估经济活动的净收益,如项目总利润扣除成本后的余额。
方法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成本效益分析 | 比较货币化成本与效益,计算差值或比率 | 公共项目可行性评估 |
投资回收期法 | 计算收回初始投资的时间,忽略资金时间价值 | 短期项目风险评估 |
净现值法(NPV) | 折现未来现金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 长期投资项目决策 |
示例:某工厂投入100万元生产设备(劳动占用),年度原材料消耗50万元(劳动消耗),产出商品价值200万元。其经济效果比率为200/(100+50)=1.33,差值为200−150=50万元;若考虑设备折旧(间接消耗),需进一步细化计算。
注:评估时需结合行业特点与社会需求,避免片面追求数值最大化。
奥贝恩氏管膀胱乙状结肠吻合术程序员生产率次级转变次原子化学丁氧金属腹肿大花粉肩胛固定术酒香菊苣酸聚亚戊基辛二酰胺夸饰的来比锡黄粒界腐蚀麦角硫因麻絮敷科嘌呤氮普适性全套披甲饶舌癖上颌后区声音石油加工过程流程双态四联苯四氢沉香醇脱毛的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