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滥用权利英文解释翻译、滥用权利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abuse of rights

分词翻译:

滥用的英语翻译:

abuse; misuse; ill-use; lavish; misapply
【医】 abuse
【经】 misappropriation

权利的英语翻译:

droit; right; title
【经】 interest; obligee; right; rights; title

专业解析

滥用权利(Abuse of Rights)在汉英法律语境中指个体或组织超出合法授权范围行使权利,导致他人或公共利益受损的行为。该概念源于法谚"权利不得滥用"(neminem laedit qui jure suo utitur),强调权利行使需符合社会伦理与立法本意。

从法律构成要件分析,滥用权利包含三要素:1)主体具备合法权利基础;2)主观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3)客观造成权利失衡后果。如中国《民法典》第132条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官网,2020)。

国际比较法视角下,《元照英美法词典》将"abuse of rights"定义为"权利人以违反法律设定目的的方式行使权利"(第5版,2019)。欧盟法院判例强调需平衡权利行使与比例原则(Case C-275/06)。

典型表现形式包括:恶意诉讼(vexatious litigation)、专利蟑螂(patent trolling)、格式条款显失公平等。美国《反欺诈腐败组织法案》(RICO)第18编第1962条明确规制滥用商业权利行为。

该术语在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中扩展至企业合规领域,要求公司建立权利行使审查机制(原则15,2011)。世界银行采购指南第1.14条特别禁止投标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滥用权利,又称“权利滥用”,是指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超出法律或社会允许的合理边界,以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或不合理方式行使权利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法律定义与核心特征

  1. 定义
    根据《民法典》第132条,滥用权利需满足两点特征:

    • 主观目的:以损害国家、社会或他人利益为主要意图(如德国《民法典》第226条明确禁止以损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使权利)。
    • 客观表现:行使方式明显不合理,包括对象、时间、方式或导致利益严重失衡。
  2. 与合法权利的区别
    即使权利人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权利,若违背公序良俗或诚信原则,仍可能构成滥用。


二、常见表现形式

  1. 恶意损害型
    例如:行使权利专为损害他人(如邻居反复深夜装修制造噪音)。
  2. 前后矛盾型
    例如:明知他人越界建房却默许,待竣工后突然主张排除妨害。
  3. 利益失衡型
    例如:过度维权导致他人损失远超自身权益(如高额索赔小额纠纷)。

三、法律后果

  1. 民事层面
    行为无效或需承担赔偿责任(如《民法典》规定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
  2. 司法认定标准
    需结合主客观要件统一判断,参考《民事权利行使指引》中的“合理限度”标准。

四、与侵权行为的关联

权利滥用与侵权行为存在交集:部分滥用行为可能同时构成侵权(如恶意诽谤),但前者更强调权利行使的“越界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款,可查阅《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原文。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半面冰帽弛缓逆反器词缀短语句多邦通氏平面二烯酮方位轴分配销辅程序语句复原固件限制赫米特型呼吸束甲苯比妥甲基紫交变电势加氢裂化器决算帐户菊花状石墨门诺仿卵泡素尿黑酸平炉炼钢法全套放射量计少分配工厂制造费用示踪技术特异性免疫途经微观组织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