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脆性英文解释翻译、蓝脆性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shortness
相关词条:
1.blueshortness(brittleness) 2.blueshortness
分词翻译:
蓝的英语翻译:
anil; blue; blueness
【医】 blue; cyan-; cyano-; kyano-; Polygonum tinctorium Lour.
专业解析
蓝脆性(Blue Brittleness)是金属材料(尤其是低碳钢)在特定温度区间(通常为200°C至300°C)加热或加工时,因应变时效作用导致冲击韧性显著下降、脆性增加的现象。其名称源于材料表面在该温度范围内氧化形成的蓝色氧化膜。以下是详细解释:
-
定义与特征
蓝脆性是一种动态应变时效现象。当钢材在200-300°C范围内进行塑性变形(如轧制、锻造)时,固溶体中的碳、氮原子扩散至位错周围形成“柯氏气团”(Cottrell atmosphere),钉扎位错运动,导致材料强度上升而塑性骤降,表现为脆性断裂倾向增大。此时材料断口呈脆性特征(如结晶状),且表面因氧化呈蓝色。
-
发生条件与影响
- 温度敏感区间:脆化峰值约在250°C,低于或高于此范围时韧性逐渐恢复。
- 加工方式关联:常见于热加工过程(如温轧、锻造),若工艺控制不当易引发开裂。
- 材料敏感性:低碳钢(含碳量<0.2%)最显著,因碳、氮原子扩散速率与位错密度匹配度高。
-
英文术语解析
英文术语"Blue Brittleness" 直译为“蓝色脆性”,强调颜色与性能的关联:
-
工程意义与规避措施
蓝脆性对需温加工成型的构件(如螺栓、连杆)有重大危害。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
- 严格控制加工温度(避开200-300°C区间);
- 添加铝、钛等元素固定氮原子,抑制时效;
- 采用淬火后回火工艺替代温加工。
权威参考来源: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科学术语》:定义蓝脆性为“钢在200~300℃时因应变时效导致的韧性下降现象”,来源:www.cmes.org/term/blue-brittleness
- ASM International《Metals Handbook Vol.1: 失效分析与预防》:“蓝脆性是低碳钢动态应变时效的典型表现,需通过温度控制与合金设计规避”,来源:www.asminternational.org/handbooks
网络扩展解释
蓝脆性是材料科学中描述钢材在特定温度下发生脆性变化的现象,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与现象
蓝脆性指钢材在200-350℃温度区间内(尤其是250-300℃),材料强度升高但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的脆化现象。此时钢材表面因氧化形成蓝色薄膜,故得名“蓝脆”。
关键特征
- 温度范围:多数文献指出蓝脆发生在200-350℃,但最显著区间为250-300℃;
- 性能变化:抗拉强度、硬度上升,延伸率、断面收缩率下降;
- 外观标志:材料表面因氧化呈现蓝色。
产生机理
主要与形变时效和间隙原子钉扎效应有关:
- 碳/氮原子扩散:高温下碳、氮原子扩散速度加快,与位错运动产生动态交互作用;
- 柯垂耳气团形成:间隙原子锚定位错,导致新位错不断生成,位错密度增高,材料变脆。
影响因素与应对
- 材料类型:低碳钢、低合金钢更易出现此现象;
- 加工注意:锻造等热加工需避开蓝脆温度区间,一般在700-800℃进行更安全。
参考资料提示
不同文献对温度范围描述略有差异(如200-250℃或300℃),这与钢材成分和试验条件有关。如需完整数据,可查看材料热处理手册或金属学专著。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编号前缀不熔性常规软件单卵黄的道义论抵押证明书方头鞋的分块编译感化的高邻苯二酸厚皮火花放电琥珀酸CoA合成酶叫好加油管卷起聚乙二酰癸二胺可达的可遣传的拉线锚栓卵黄膜炉底门米色道林纸哪样尿布垫热压灭菌器桑属生盐基的索引查找技术网络用户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