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脆性英文解釋翻譯、藍脆性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shortness
相關詞條:
1.blueshortness(brittleness) 2.blueshortness
分詞翻譯:
藍的英語翻譯:
anil; blue; blueness
【醫】 blue; cyan-; cyano-; kyano-; Polygonum tinctorium Lour.
專業解析
藍脆性(Blue Brittleness)是金屬材料(尤其是低碳鋼)在特定溫度區間(通常為200°C至300°C)加熱或加工時,因應變時效作用導緻沖擊韌性顯著下降、脆性增加的現象。其名稱源于材料表面在該溫度範圍内氧化形成的藍色氧化膜。以下是詳細解釋:
-
定義與特征
藍脆性是一種動态應變時效現象。當鋼材在200-300°C範圍内進行塑性變形(如軋制、鍛造)時,固溶體中的碳、氮原子擴散至位錯周圍形成“柯氏氣團”(Cottrell atmosphere),釘紮位錯運動,導緻材料強度上升而塑性驟降,表現為脆性斷裂傾向增大。此時材料斷口呈脆性特征(如結晶狀),且表面因氧化呈藍色。
-
發生條件與影響
- 溫度敏感區間:脆化峰值約在250°C,低于或高于此範圍時韌性逐漸恢複。
- 加工方式關聯:常見于熱加工過程(如溫軋、鍛造),若工藝控制不當易引發開裂。
- 材料敏感性:低碳鋼(含碳量<0.2%)最顯著,因碳、氮原子擴散速率與位錯密度匹配度高。
-
英文術語解析
英文術語"Blue Brittleness" 直譯為“藍色脆性”,強調顔色與性能的關聯:
-
工程意義與規避措施
藍脆性對需溫加工成型的構件(如螺栓、連杆)有重大危害。可通過以下方式緩解:
- 嚴格控制加工溫度(避開200-300°C區間);
- 添加鋁、钛等元素固定氮原子,抑制時效;
- 采用淬火後回火工藝替代溫加工。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科學術語》:定義藍脆性為“鋼在200~300℃時因應變時效導緻的韌性下降現象”,來源:www.cmes.org/term/blue-brittleness
- ASM International《Metals Handbook Vol.1: 失效分析與預防》:“藍脆性是低碳鋼動态應變時效的典型表現,需通過溫度控制與合金設計規避”,來源:www.asminternational.org/handbooks
網絡擴展解釋
藍脆性是材料科學中描述鋼材在特定溫度下發生脆性變化的現象,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與現象
藍脆性指鋼材在200-350℃溫度區間内(尤其是250-300℃),材料強度升高但塑性和韌性顯著降低的脆化現象。此時鋼材表面因氧化形成藍色薄膜,故得名“藍脆”。
關鍵特征
- 溫度範圍:多數文獻指出藍脆發生在200-350℃,但最顯著區間為250-300℃;
- 性能變化:抗拉強度、硬度上升,延伸率、斷面收縮率下降;
- 外觀标志:材料表面因氧化呈現藍色。
産生機理
主要與形變時效和間隙原子釘紮效應有關:
- 碳/氮原子擴散:高溫下碳、氮原子擴散速度加快,與位錯運動産生動态交互作用;
- 柯垂耳氣團形成:間隙原子錨定位錯,導緻新位錯不斷生成,位錯密度增高,材料變脆。
影響因素與應對
- 材料類型:低碳鋼、低合金鋼更易出現此現象;
- 加工注意:鍛造等熱加工需避開藍脆溫度區間,一般在700-800℃進行更安全。
參考資料提示
不同文獻對溫度範圍描述略有差異(如200-250℃或300℃),這與鋼材成分和試驗條件有關。如需完整數據,可查看材料熱處理手冊或金屬學專著。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