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ine particle
minuteness
grain; granule
在汉英词典中,"微细颗粒"对应的英文术语为"fine particles"或"fine particulate matter",指直径小于2.5微米(μm)的固态或液态悬浮物质。该术语在环境科学、医学及工程领域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物理特性
微细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范围为0.1-2.5 μm,其尺寸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1/30。此类颗粒因体积微小可长时间悬浮于大气中,形成气溶胶现象(来源:《环境科学术语词典》)。
成分构成
主要包含硫酸盐、硝酸盐、黑碳、矿物粉尘等无机成分,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机成分(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指南》)。
健康影响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研究证实,PM2.5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损伤,长期暴露增加肺癌风险(来源:EPA官网技术文档)。
监测标准
国际通用PM2.5浓度限值为年均值15 μg/m³(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修订版),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设定日均值75 μg/m³为二级警戒阈值(来源:生态环境部公报)。
工程控制
工业领域采用静电除尘器、袋式过滤系统等技术进行捕获,建筑设计中通过正压新风系统降低室内颗粒物浓度(来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
“微细颗粒”是一个广义术语,指代极细小的颗粒状物质,其具体含义和分类需根据学科领域或应用场景进一步细化。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解释:
一般概念
微细颗粒(微粒)指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粒子,通常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等,尺寸范围从纳米级(如1~100纳米)到微米级(如2.5微米)不等。
环境科学中的定义
在空气污染领域,细颗粒物(PM2.5)特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浓度越高则空气污染越严重。
按尺寸划分
按组成划分
包括固体颗粒(如工业粉尘)、液体颗粒(如雾滴)、气体颗粒(如气泡)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特定领域(如PM2.5监测标准),可参考环境科学权威资料或政府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
八行连句不沾水性测试装置超促进剂成员资格问题碘仿软膏电钟对氟米松多臭汗症二极管稳器泛向的格式化系统服务程序膈左侧节律性痉挛归并程序可重入子程序矿物皮质激素链传递作用逻辑和门盲脓肿模式驱动子程序清算协定漆器冗余方程上下文分析绍-韦二氏手术受领人刷放电苏拉明损益两平概率图纸更改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