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trophoderma albidum
socks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医】 appearance
【医】 extremitas; extremity; limb; membrum
【医】 atrophia cutis; atrophic skin; atrophoderma
袜状肢皮萎缩(英文:Sock-like Acral Skin Atrophy)是一种描述特定皮肤病变的医学术语,主要特征为肢体末端(如手足)皮肤出现类似袜套分布的萎缩性改变。该术语在汉英医学词典中通常直译为上述英文名称,强调病变形态和分布特征。以下是基于医学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袜状肢皮萎缩指四肢远端(尤以足部、手部多见)皮肤发生的进行性萎缩,病变区域边界清晰,形似袜套或手套覆盖的范围。病理学表现为:
来源1:《道兰氏英汉医学辞海》(ISBN 9787506282493)将此类萎缩归为“局限性皮肤萎缩”亚型,与神经营养性因素相关。
该病变多为继发性,常见于以下疾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麻风病等可导致肢体远端神经营养障碍,引发皮肤萎缩。来源2:梅奥诊所指出,糖尿病足患者可能出现袜套状皮肤萎缩(mayoclinic.org/diabetic-neuropathy)。
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可引起肢端皮肤纤维化及萎缩。来源3:《中华皮肤科杂志》研究显示,局限性硬皮病可表现为“袜套样”皮肤硬化萎缩(cjskin.com)。
如遗传性感觉神经病(HSAN)或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肢端萎缩。
手足皮肤变薄、紧绷、光泽感增强,可伴色素沉着或减退,触之冰凉,汗液分泌减少。
感觉异常(麻木、刺痛)、肌力下降,严重者出现溃疡或坏疽。
需结合病史、神经电生理检查、皮肤活检(显示真皮萎缩及胶原纤维减少)及原发病筛查(如血糖、自身抗体检测)。
治疗核心在于控制原发病并改善局部循环:
来源4:《临床神经病学手册》(ISBN 9787030715760)强调,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可辅助修复神经损伤。
袜状肢皮萎缩是一种皮肤萎缩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皮肤(尤其是下肢)出现袜套状分布的萎缩性改变。该术语的医学英文对应为"atrophoderma albidum",其核心特征和相关信息可归纳如下:
定义与表现
发生机制
与其他萎缩的差异
需注意:搜索结果中相关信息的权威性有限,具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测。建议患者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皮肤科或普外科,通过组织活检等手段明确病因。
埃贝尔溶液齿轮油初期麻醉词根放射化学纯放射性溴非那米丁附着部供电子团汉城伊蚊后进现存法捡截听员净化卡波特短期基金克内克氏反应空气学扩张期拉沙洛西联机测试滤色镜媒染茜素枣红扑敏宁市街手腕伺服系统驱动酸烟随机模式特殊感觉的特种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