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trophoderma albidum
socks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醫】 extremitas; extremity; limb; membrum
【醫】 atrophia cutis; atrophic skin; atrophoderma
襪狀肢皮萎縮(英文:Sock-like Acral Skin Atrophy)是一種描述特定皮膚病變的醫學術語,主要特征為肢體末端(如手足)皮膚出現類似襪套分布的萎縮性改變。該術語在漢英醫學詞典中通常直譯為上述英文名稱,強調病變形态和分布特征。以下是基于醫學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襪狀肢皮萎縮指四肢遠端(尤以足部、手部多見)皮膚發生的進行性萎縮,病變區域邊界清晰,形似襪套或手套覆蓋的範圍。病理學表現為:
來源1:《道蘭氏英漢醫學辭海》(ISBN 9787506282493)将此類萎縮歸為“局限性皮膚萎縮”亞型,與神經營養性因素相關。
該病變多為繼發性,常見于以下疾病: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麻風病等可導緻肢體遠端神經營養障礙,引發皮膚萎縮。來源2:梅奧診所指出,糖尿病足患者可能出現襪套狀皮膚萎縮(mayoclinic.org/diabetic-neuropathy)。
硬皮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可引起肢端皮膚纖維化及萎縮。來源3:《中華皮膚科雜志》研究顯示,局限性硬皮病可表現為“襪套樣”皮膚硬化萎縮(cjskin.com)。
如遺傳性感覺神經病(HSAN)或原因不明的特發性肢端萎縮。
手足皮膚變薄、緊繃、光澤感增強,可伴色素沉着或減退,觸之冰涼,汗液分泌減少。
感覺異常(麻木、刺痛)、肌力下降,嚴重者出現潰瘍或壞疽。
需結合病史、神經電生理檢查、皮膚活檢(顯示真皮萎縮及膠原纖維減少)及原發病篩查(如血糖、自身抗體檢測)。
治療核心在于控制原發病并改善局部循環:
來源4:《臨床神經病學手冊》(ISBN 9787030715760)強調,神經營養藥物(如甲钴胺)可輔助修複神經損傷。
襪狀肢皮萎縮是一種皮膚萎縮性病變,主要表現為四肢皮膚(尤其是下肢)出現襪套狀分布的萎縮性改變。該術語的醫學英文對應為"atrophoderma albidum",其核心特征和相關信息可歸納如下:
定義與表現
發生機制
與其他萎縮的差異
需注意:搜索結果中相關信息的權威性有限,具體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和醫學檢測。建議患者出現類似症狀時及時就診皮膚科或普外科,通過組織活檢等手段明确病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