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external phase; outer phase
"外相"在汉英词典中具有双重语义维度,其解释需结合语言学演变与社会文化语境:
一、政治外交术语 作为现代政治术语,"外相"特指日本内阁的外务大臣(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该用法源于明治维新时期日语汉字词的借入。在英文翻译中需注意语域差异,正式文件应译为"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非正式语境可用"Foreign Minister"。该职位自1885年设立以来,已产生67任外相,任期制度体现日本宪政体系的连续性。
二、佛教哲学概念 在佛教典籍中,"外相"指事物表层的显现形态(outward appearance),与"内相"构成哲学范畴对偶。《成唯识论》卷十强调"外相无常,内性常住",此概念在玄奘译本中对应梵语"bahya-ākāra"。现代佛学研究中,该术语常被转译为"external manifestation",用于讨论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三、语义演变轨迹 据《近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记载,19世纪传教士编纂的《英华字典》(1866)首次将"foreign secretary"对应为"外相",后经中日词汇互动形成现代政治语义。这种跨文化转译过程,体现了东亚语言接触史上的"回归借词"现象。
“外相”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
指外貌/状貌
源于古代汉语,表示人或物显露于外的形象特征,可形容外表的美丑或状态。例如《红楼梦》第九回用“外相既美”描述贾蔷的外貌。该词结构强调“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形成对比(参考、2、7、10)。
指地方主政者
古汉语中也可指地方行政长官,如《晋书·陶侃传》中“超居外相”指陶侃担任地方要职。
特指君主制国家的外交部长,常见于日本、英国、丹麦等国。例如:
棒形炭疽杆菌饱和指数贝林糖量计比吉洛氏隔鼻疽菌素试验草草制成的差分作用气隙窗口扩充次氯酸酐瓷制的单轨磁性系统多程序段结构夫妻共同财产告知不实工作顺序广义矩阵法环形模口互换性回吸混淆干扰畸形性骨炎据实招认冷交换器茂果偏狭的前进点火凸轮七倍侵蚀性的缺肢外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