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脱模后收缩英文解释翻译、脱模后收缩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 shrinkage

分词翻译:

脱模的英语翻译:

【化】 knockout; mold unloading

后收缩的英语翻译:

【化】 after shrinkage; *** shrinkage
【医】 after-contraction

专业解析

脱模后收缩(Post-Mold Shrinkage)

指塑料制品从模具中取出后,在冷却至室温过程中持续发生的体积收缩现象。这种收缩主要受材料结晶行为、热膨胀系数及内部应力释放的影响,常见于注塑成型工艺。其英文术语强调成型后的持续形变("post-mold"),与模内收缩(in-mold shrinkage)形成区别。

核心影响因素

  1. 材料性质:结晶型聚合物(如PP、PE)因分子链重排收缩率显著高于非晶材料(如PS、PC)。例如聚丙烯(PP)收缩率可达1.5-3%,而聚碳酸酯(PC)通常为0.5-0.7% 。
  2. 工艺参数:熔体温度、保压压力及冷却时间直接影响分子取向和残余应力。高保压压力可补偿部分收缩,但过度压力易导致制品翘曲 。
  3. 环境条件:脱模后环境温湿度变化会加速或延缓收缩进程,尤其在吸湿性材料(如尼龙)中更为明显。

测量与标准

行业通常依据ASTM D955标准,在制品脱模后24小时测量尺寸变化率。计算公式为:

$$

text{收缩率} = frac{L_m - L_p}{L_m} times 100%

$$

其中$L_m$为模具尺寸,$L_p$为制品稳定后尺寸。该测试需在恒温恒湿环境(如23°C/50%RH)下进行以保证可比性 。

工程意义

精确预测脱模后收缩是模具设计的关键依据。实际生产中需通过材料数据库(如C-MOLD)模拟收缩行为,并采用补偿性模具放大(scaling factor)确保最终尺寸精度。汽车部件等精密制品通常要求收缩率控制在±0.05%以内 。


来源说明:

  1. 《塑料工程手册》(ISBN 978-7-122-15217-3) 材料收缩机理章节
  2. 注塑成型缺陷分析与解决方案(化学工业出版社) 工艺参数优化部分
  3. ASTM D955-2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hrinkage of Plastics
  4.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SPE) 技术公报:模具设计补偿原则

网络扩展解释

脱模后收缩是塑料制品在脱模后因温度变化、残余应力释放等因素导致的尺寸缩小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机理

脱模后收缩属于成形收缩的一种,特指塑料制品脱离模具后,在冷却至室温过程中以及后续阶段发生的尺寸变化。其本质是材料热胀冷缩物理特性与内部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过程特点

3.影响因素

4.应对措施

5.特殊场景

总结来看,脱模后收缩是塑料加工中的关键问题,需通过材料、设计、工艺多维度协同控制。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材料的收缩率数据,可参考和中的计算公式及参数建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照明装置鼻睑的不可见的值承插式管件程序分布放大器单斜硫抵御对角线法杜松果汁非高峰时期分量分批称重高位共鸣排放假说过滤红色萎缩腱鞘肿精度检查卡曼氏听诊器奎诺酸两个剂量女监工请求测试人口剧增软骨营养不良性侏儒三值模拟闪蒸至常压双发动机飞机誊写员位形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