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fructus quisqualis; Quisqualis indica L.
使君子(学名:Quisqualis indica L.)是使君子科落叶藤本植物,其干燥成熟果实为传统中药材,中文名“使君子”在英语中常译作Rangoon Creeper或Chinese Honeysuckle,药典收录名称为Fructus Quisqualis。其名称源于古代传说——刘使君曾以此植物治疗小儿虫疾,故得名“使君之子”。
汉英对照解析:
植物学特征
中文称“使君子”,英文对应“Rangoon Creeper”,指其原生于东南亚(如缅甸)的攀援特性。其果实呈橄榄状,长2.5-4厘米,成熟时由绿转黑,内含白色种仁,药用以种仁为主。
药用功效
《中国药典》记载其“驱虫消积”,主治蛔虫、蛲虫病(ascariasis/enterobiasis)。英文文献描述为“anthelmintic herb”,有效成分为使君子酸钾(potassium quisqualate)。现代研究证实其对肠道寄生虫的麻痹作用,临床推荐剂量为儿童每岁1粒(最多10粒),空腹嚼服。
文化关联
《本草纲目》称其“健脾胃,除虚热”,对应英文释义“strengthen spleen-stomach function”。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报告引述其安全性,指出过量可能引起呃逆、眩晕等副反应,需配伍应用。
“使君子”这一名称可从植物学、药理学及文化背景三个维度进行解析:
1. 基本概述 使君子(学名:Quisqualis indica L.)是桃金娘目使君子科的一种攀援灌木。其名称来源于古代传说:相传潘州(今广东茂名)名医郭使君常用其果实治疗小儿寄生虫病,故得名。
2. 植物特征
•形态:藤蔓可长达8米,叶片卵形对生,穗状花序倒垂,果实为五棱卵圆形,种子白色圆柱状。
•花色变化:花朵初开为白色,渐变为粉红,最终呈艳红色,同一花序常有三色共存,具观赏价值。
•分布:原产东南亚,中国四川、广东、广西等地为主要产区。
3. 药用价值
使君子以种子入药,性温味甘,归脾、胃经,主要功效包括:
•驱虫:对蛔虫、蛲虫有特效,尤适用于小儿寄生虫病。
•健脾胃:可消积化滞,治疗小儿疳积、乳食停滞等消化系统疾病。
•外用:叶部可消炎杀菌,治疗皮肤疾患。
4. 文化寓意 其花语为“身体健康”,常用于表达对病患康复的祝愿。园艺中因其香气馥郁、花色多变,广泛用于棚架绿化。
注:提到“使君子”作为成语指代有才德者,但此释义未见于其他权威来源,可能与植物学名称存在概念混淆,建议以植物及药材解释为主。
拔软木塞器波里芬超扫描收回次致死量单方面的行动电极极化额外误差防爆震剂蜂形酚磺胺噻唑给予陪审团的指示格特内氏静脉现象海绵夹角膜虹膜睫状体炎浸着可疑债券空白汽油腊特克氏囊零电荷电势硫蒽哌醇颅眶指数蛮耐腐蚀试验汽缸衬套七氯-1-萘酚犬牙少尿声音眼睑反射微观场曲率卫星转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