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事后承兑英文解释翻译、事后承兑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经】 post-acceptance

分词翻译:

事后的英语翻译:

after the event; afterwards
【法】 after the fact; ex post; post factum

承兑的英语翻译:

accept; accept of; honor; honour; take up
【经】 acceptance; act of honour

专业解析

在汉英金融术语对照中,"事后承兑"对应的英文表述为"Post-Acceptance"或"After-Acceptance",特指汇票付款人在票据到期日之后才作出的承兑行为。该术语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时间要素的特殊性

    根据《英汉证券金融大词典》定义,事后承兑发生在票据法定期限届满后。这种承兑打破了"见票即付"的常规流程,中国《票据法》第41条明确规定承兑应当在汇票到期日前完成,因此事后承兑可能构成"瑕疵承兑"。

  2. 法律效力的争议性

    中国人民银行在《支付结算办法》第87条指出,超过规定期限的承兑,持票人有权要求付款人出具拒绝证明。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判例显示,事后承兑可能被认定为新债务关系的建立,而非原始票据义务的延续。

  3. 国际贸易的特殊应用

    在跨境贸易融资中,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第3条允许在不可抗力情形下,经交易各方协商可采用补充承兑程序。这种特例需配套签订《承兑补充协议》以明确权利义务。

该术语的准确理解需结合具体语境,建议参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公布的《跨境贸易外汇管理指引》最新版,或咨询持牌金融机构的法律合规部门获取个案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事后承兑”并非票据法或金融实务中的标准术语,但根据字面含义和常规承兑规则,可以理解为票据到期后补办的承兑行为。然而,这种操作通常不符合法定流程,需结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常规承兑的时效性
    根据《票据法》规定,承兑是付款人在汇票到期前对持票人的支付承诺。例如,远期汇票(如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需在到期前由付款人签章确认兑付义务,否则持票人可能丧失追索权。

  2. “事后承兑”的潜在含义
    若付款人在票据到期后补办承兑,可能存在两种情形:

    • 无效操作:票据到期后,付款人已丧失法定承兑权利,此时补签承兑无法律效力。
    • 债务重新确认:可能被视为付款人对逾期债务的书面认可,但性质上属于普通债务承诺,而非票据法意义的承兑。
  3. 实务中的风险提示

    • 持票人若未在到期前提示承兑,可能导致票据失效或无法行使票据权利。
    • 银行或企业若在到期后“补承兑”,可能涉及违规操作或信用风险。

正常承兑行为必须发生在票据到期前,而所谓“事后承兑”不具备票据法效力。建议企业严格遵循票据时效规定,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法律纠纷或资金损失。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皮五醇俾斯麦棕R不可熔酚醛树脂不可胜数唇颏的电解铁动力车间费用多形程序设计语言发电酚磺酸铜股息通知书加密辅助设备甲酸酒石酸铁钾控制精度苦橙皮奎宁羧酸树脂年度工资审查尼采氏法取消付款人身伤害熔岩块生物电位事业机构股东水生动物皮碎颅器探索程序填函压盖突击测验玩弄诡计而非法侵占他人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