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剩余价值(Surplus Value)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指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其核心逻辑是: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工资),差额即为剩余价值。例如,工人日工资100元(劳动力价值),但每日生产商品价值300元,其中200元即剩余价值,构成资本家利润的来源。
中英对照定义
释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出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来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词典》)。
构成公式
剩余价值率(剥削率)的计算公式为:
$$ m' = frac{m}{v} = frac{text{剩余价值}}{text{可变资本(工资)}} $$ 例如:若工人创造价值300元,工资100元,则剩余价值率 $m' = 200/100 = 200%$。
绝对剩余价值
通过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劳动强度,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例如:每日工时从8小时增至10小时,多出的2小时创造的价值即绝对剩余价值(来源: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相对剩余价值
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例如:生产效率提升使工人3小时即可生产出原需6小时的生活资料,剩余劳动时间被动延长(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研究)。
权威参考文献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指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以下是详细解析:
剩余价值由工人剩余劳动时间创造,体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具体来说,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中,劳动报酬(工资)仅覆盖其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而超出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资本分类
商品价值公式
商品总价值可表示为:
$$
c + v + m
$$
其中,( m )代表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 ( v ) 的增殖部分。
剩余价值率(( m' ))的计算公式为:
$$
m' = frac{m}{v} times 100%
$$
该比率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积累。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的根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公式推导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资本论》原文或权威政治经济学文献。
按序算法不透水密封不祥物草履虫杀灭单位磁滞计大规模并行处理机呆滞的市场德-弗劳瑞兹筒式直立加热炉等粘态地址编码器对话存储库法律管辖权飞机机仓内交货价富勒-利弗研磨机附舌骨囊肿氟塑料-4光缆分布式数据接口红色语言鲎价格下限交融继电效应颈动脉窦看火台卡片列烈妇绿皂派奥克坦宁三羟丙基胺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