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剩餘價值英文解釋翻譯、剩餘價值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surplus value
【經】 residual value; surplus value

分詞翻譯:

剩的英語翻譯:

remnant; surplus

餘價的英語翻譯:

【機】 partial valencies

值的英語翻譯:

cost; value; happen to; on duty
【醫】 number; titer; titre; value

專業解析

剩餘價值(Surplus Value)

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剩餘價值指勞動者在必要勞動時間之外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價值部分。其核心邏輯是:勞動力創造的價值>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工資),差額即為剩餘價值。例如,工人日工資100元(勞動力價值),但每日生産商品價值300元,其中200元即剩餘價值,構成資本家利潤的來源。


一、漢英詞典釋義與理論内涵

  1. 中英對照定義

    • 漢語:剩餘價值(shèng yú jià zhí)
    • 英語:Surplus Value(/ˈsɜːrpləs ˈvæljuː/)

      釋義:生産過程中,勞動者創造的價值超出其勞動力價值的部分,體現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來源:《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詞典》)。

  2. 構成公式

    剩餘價值率(剝削率)的計算公式為:

    $$ m' = frac{m}{v} = frac{text{剩餘價值}}{text{可變資本(工資)}} $$ 例如:若工人創造價值300元,工資100元,則剩餘價值率 $m' = 200/100 = 200%$。


二、剩餘價值的雙重來源

  1. 絕對剩餘價值

    通過延長工作日或提高勞動強度,增加剩餘勞動時間。例如:每日工時從8小時增至10小時,多出的2小時創造的價值即絕對剩餘價值(來源: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

  2. 相對剩餘價值

    通過技術進步縮短必要勞動時間。例如:生産效率提升使工人3小時即可生産出原需6小時的生活資料,剩餘勞動時間被動延長(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研究)。


三、現代經濟中的延伸讨論


權威參考文獻

  1. 馬克思. 《資本論》第1卷. 人民出版社, 2004.
  2. 程恩富主編. 《現代政治經濟學新編》.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7.
  3.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 《政治經濟學研究報告》. 2022.

網絡擴展解釋

剩餘價值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概念,指勞動者在資本主義生産過程中創造的、超過其勞動力價值并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那部分價值。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核心内涵

剩餘價值由工人剩餘勞動時間創造,體現資本主義剝削關系。具體來說,勞動者創造的新價值中,勞動報酬(工資)僅覆蓋其勞動力再生産的成本,而超出部分被資本家無償占有。

二、價值構成與資本劃分

  1. 資本分類

    • 不變資本(c):用于購買生産資料(如機器、原料),其價值在生産中僅被轉移到商品中,不增值。
    • 可變資本(v):用于支付工人工資,通過工人勞動實現價值增殖。
  2. 商品價值公式
    商品總價值可表示為:
    $$ c + v + m $$
    其中,( m )代表剩餘價值,是可變資本 ( v ) 的增殖部分。

三、勞動時間的劃分

四、剩餘價值率與剝削程度

剩餘價值率(( m' ))的計算公式為:
$$ m' = frac{m}{v} times 100%
$$
該比率反映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五、意義與影響

剩餘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産的本質——通過占有剩餘價值實現資本積累。這種剝削關系是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矛盾和經濟危機的根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公式推導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資本論》原文或權威政治經濟學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