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捎信英文解释翻译、捎信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send word

例句:

  1. 捎信问候你,她总是特别喜爱你。
    Jane sends her regards. She has always had a weak spot for you.

分词翻译:

信的英语翻译:

believe; faith; fuse; letter; message; sign; true; trust; without plan

专业解析

"捎信"是一个汉语动词短语,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为:托人顺便传递口信或简单的消息。其核心含义在于"顺便"和"非正式传递",区别于正式的邮寄或专人送达。

详细解释与英译:

  1. 基本含义与英译:

    • 含义: 指不通过正式的邮政系统或专门的信使,而是委托某个正好要去某地或要见某人的人,顺便带个口头或简短书面的消息给对方。
    • 英译: 最常用且贴切的翻译是to take a message (for someone)。 其他可用的翻译包括:
      • to pass on a message (for someone)
      • to bring word (to someone) (更侧重传递信息的结果)
      • to send word (to someone) (更侧重发出信息的动作,但常隐含通过他人传递)
      • (口语化) to drop a line (for someone) (但此短语更常用于指代写简短书信)
  2. 核心特点:

    • 顺便性: 这是"捎信"最显著的特征。传递信息的行为是受托人行程或活动的附带行为,并非其主要目的或专门任务。
    • 非正式性: 通常用于传递非紧急、非官方的、比较随意的口信或简短信息。
    • 委托性: 涉及一个委托关系,即信息发出者(A)委托传递者(B)将信息带给接收者(C)。
    • 媒介: 可以是口头的(捎口信),也可以是简短的书面便条(捎个信儿/条儿)。
  3. 典型用法与例句:

    • 用法: 捎信 + (给) + [收信人] + (说/告诉) + [信息内容]
    • 例句:
      • 汉:麻烦您捎个信给小王,说会议改到明天下午了。
      • 英:Could you please take a message to Xiao Wang and tell him that the meeting has been postponed to tomorrow afternoon?
      • 汉:我回老家时,邻居让我捎信给他在城里的儿子。
      • 英:When I went back to my hometown, my neighbor asked me to take a message to his son in the city.
      • 汉:你要是见到他,捎个信给他,让他给我回个电话。
      • 英:If you see him, pass on a message to him and ask him to call me back.

权威性说明: "捎信"是汉语中的常用表达,其释义和用法在权威的汉英词典和汉语词典中均有明确记载。其核心英译 "to take a message" 是英语中对应表达非正式信息传递的标准说法。

重要提示: 在实际语言使用中,"捎信"(尤其是"捎口信")在现代通讯发达的背景下,使用频率可能不如过去高,但它仍然是描述这种特定信息传递方式的准确词汇。在翻译或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其蕴含的"顺便"和"非正式"的语义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捎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āo xìn,指通过代理人或顺带的方式传递信息,常见于口语或非正式场景。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
    指托人带口信或传递书面信息,强调“顺带”而非专门派遣。例如《红楼梦》中描写贾政焦急时提到:“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体现了临时托人传话的场景。

  2. 词义分解

    • 捎:本义为“顺带携带”或“掠过”,引申为委托他人传递(如“捎带东西”)。
    • 信:指消息、信件或口信,如“口信”“书信”。

二、用法与例句

  1. 常见语境

    • 口头托付:如“托邻居捎信给家人”。
    • 非正式传递:如《初刻拍案惊奇》中“还望乘便捎信赵家去”。
  2. 典型例句

    • 元代宋庭投降时,“伯颜要陈宜中到元军商议投降,并捎信说:非宰相不能讲和”。
    • 现代用法:“你昨天托人捎信说房子漏雨,今天我来看看。”(口语化表达)。

三、相关扩展

  1. 近义词
    • 带信、传话、转告(均强调间接传递)。
  2. 与“寄信”的区别
    “寄信”需通过邮局或专业渠道,而“捎信”更依赖顺带或非正式途径。

四、权威来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方言差异,可查阅标注的搜索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办别是非说背诵诗变色现象垂直遮没蠢货从价运费电导性第四族元素化物法律上无任何救济方法发通知的银行浮点加法器腹内环钙X盖世高粱根尖造口器国际过失伤害交叉引用结膜缘静电起电机卷积定理开窗口算子罗望籽果胶青霉素钠亲性腺的调试卡提单的副本痛性排尿外部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