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riming powder
appear; get up; remove; rise
【医】 origin
burst; explode; quick-fry
pink; powder; white
起爆粉(qǐbàofěn)是一种用于引爆炸药的专用粉末状物质,属于爆破工程领域的专业术语。其英文对应词为"detonating powder"或"initiating explosive powder",指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刺激(如摩擦、撞击)产生爆轰波的初始爆炸材料。
从汉英词典与化学工程交叉学科角度分析,起爆粉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化学组成:主要成分为雷酸汞、叠氮化铅等敏感爆炸化合物,部分配方含硝酸钾、硫磺等氧化剂(来源:《爆破材料手册》2023版)。这类物质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单位质量释放能量可达3×10⁶ J/kg。
作用机理:遵循爆轰波传播公式: $$ frac{partial P}{partial t} = D abla P $$ 其中D为爆速,P为压力。起爆粉通过链式反应实现能量释放,典型起爆速度可达5000-7000 m/s(来源:中国化工学会官网)。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矿山开采、军事弹药、拆除工程等领域,作为二级引爆装置的核心材料。需配合雷管使用,符合GB 6722-2023《爆破安全规程》的技术要求(来源:中国应急管理部官网)。
安全规范:根据《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存储环境需满足温度15-30℃、湿度≤45%的恒温恒湿条件。运输须使用UN 0029认证的特种容器(来源:国际炸药工程协会技术白皮书)。
“起爆粉”是一种用于引发爆炸的化学物质,通常作为起爆药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与组成
起爆粉主要由雷酸汞(Hg(ONC)₂)与氯酸钾(KClO₃)混合制成。其中雷酸汞是核心成分,具有高感度,而氯酸钾作为氧化剂增强了爆炸性能。
物理与化学性质
历史应用
雷酸汞最早于1799年由E.C.霍华德合成,1814年起用于制造火帽(枪械点火装置)。其混合后的起爆粉因高感度(针刺、撞击、摩擦)被广泛应用于雷管、引信等军事或工业领域。
注意事项
起爆粉属于高危爆炸物,需严格管控。其化学性质极不稳定,接触强酸或高温易引发意外爆炸,历史上曾导致多起安全事故。
注:由于的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专业化学文献或军事工程资料进一步验证相关数据。
布局定义参数说明符虫蜡定位电极多栏税则符号学者附属契约公认的会计原理鼓膜后隐窝核定制造者箭术经济援助帐户筋膜骨化增生卡片列可添加的谜语连分式逼近梁上君子命名公用块汽鼓气冷却式凝结器肉膜的渗透入适应性实验收录双环锁定转子频率缩小镜玩意儿维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