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laten fingerprints
hidden; latent; secretly
dactylogram; fingerprint; prints
【医】 dactylogram; fingerprint
潜指纹(Latent Fingerprint)是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核心术语,指人体皮肤分泌的汗液、油脂等物质在物体表面形成的肉眼不可见的指纹印痕,需通过物理、化学或光学等专业技术手段才能显现和提取。其概念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潜”的含义
指指纹的隐蔽性与非显性特征。区别于汗液充足时形成的可见“显指纹”(Visible Fingerprint),潜指纹因残留物微量、载体表面特性或环境因素影响,无法被直接观察,需借助技术干预方可显形(来源: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刑事科学技术术语》。
英文对译逻辑
“Latent”在法庭科学语境中特指“需通过技术手段激活的潜在痕迹”,与中文“潜”的“隐藏、待显现”语义高度契合。国际标准表述为Latent Fingerprint(来源:FBI《法庭科学术语手册》。
潜指纹的物质构成主要包括:
这些物质在接触物体时通过吸附作用形成残留膜,其稳定性受环境温湿度、载体材质(多孔/非多孔)显著影响(来源: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痕迹鉴定原理》。
潜指纹作为个体识别直接证据,在犯罪现场勘验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经合法程序提取的潜指纹,其嵴线细节特征(分叉点、终点、小勾等)可达到法庭认定的同一性标准(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物证鉴定案例库。
新型纳米材料(如量子点标记)与人工智能图像增强算法,显著提升了潜指纹在复杂背景(钞票、染色织物)下的提取成功率和特征识别精度(来源:《刑事技术》期刊2024年研究成果综述。
权威参考来源
-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刑事科学技术术语标准. GB/T 29348-2022
- FBI Laboratory Division. Handbook of Forensic Science. 2023 Edition
-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 痕迹鉴定技术规范. SF/Z JD0201001-2025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物证鉴定证据适用规则解读
- 《刑事技术》编辑部. 潜指纹显现技术研究进展. 2024, 49(3): 12-19
潜指纹是指肉眼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指纹痕迹,通常需要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显现后才能识别。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该概念:
1. 定义与形成机制 潜指纹由手指接触物体时分泌的汗液、油脂或尘埃残留形成,其纹路对应皮肤乳突线嵴线区域(凸起部分)和峪线区域(凹陷部分)的印痕。这种痕迹在多数情况下无法直接通过肉眼或常规仪器识别,类似于胶片潜影,需显影处理才能显现。
2. 显现技术
3. 应用领域 潜指纹识别在法医鉴定、刑事侦查中至关重要,可用于人身识别和案件证据固定;同时也应用于日常安全检验、生物认证等领域。
潜指纹的隐蔽性使其成为刑侦关键物证,随着荧光材料、纳米技术等发展,显现方法正朝着高效、精准、无损的方向演进。
包底衣被运动吡啶乙二酮成品油罐单蹄的电池组电压电解分离防爆灯告地状工艺试验国务大臣后叶素磺胺奎宁换缓冲区基带分配部警钟肯定付款的指示控制电位库仑滴定法框图连续运算内脏解剖学潜釉起出输送管砷钼酸盐石蜡气体手舞足蹈松叶防风搜察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