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素英文解释翻译、茜素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alizarin
【化】 alizarin; alizarine; anthraquinonic acid; rubican
【医】 alizarin
相关词条:
1.alizarine 2.alizarin,1,2-dihydroxyanthraquinone 3.rubican
分词翻译:
茜的英语翻译:
【建】 quinizarin
素的英语翻译:
element; native; plain; usually; white
【建】 chart
专业解析
茜素(Alizarin),又称1,2-二羟基蒽醌(1,2-Dihydroxyanthraquinon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红色染料,也是重要的合成有机化合物。其名称源自茜草属植物(Rubia tinctorum),传统上从该植物的根部提取。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化学特性
- 中文名:茜素
- 英文名:Alizarin
- 化学式:$$ce{C14H8O4}$$
- 结构特征:属于蒽醌类衍生物,具有两个相邻的羟基(-OH)结构,是其显色功能的关键基团。
- 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橙红色晶体或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碱性溶液(呈紫红色)。
二、历史与应用
- 传统染色
茜素是古代最重要的天然红色染料之一,用于棉、毛、丝等纤维染色,需借助金属离子媒染剂(如铝、铁)形成稳定的色淀。例如,与铝媒染生成鲜艳的“土耳其红”。
- 合成工业化
1869年,德国化学家卡尔·格雷贝(Carl Graebe)和卡尔·利伯曼(Carl Liebermann)首次人工合成茜素,标志着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逐步取代天然提取工艺。
三、现代用途与科学价值
- 指示剂应用
在分析化学中,茜素用作pH指示剂,变色范围为pH 5.5(黄色)至pH 6.8(红色),并可用于金属离子(如铝、锆)的定性检测。
- 生物与材料研究
- 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细胞成像。
- 合成衍生物用于有机半导体、光敏材料等领域。
四、权威参考文献
- 化学性质与结构
美国化学会(ACS)化合物数据库
- 染色史与合成突破
英国皇家化学会(RSC)历史专题
- 分析化学应用
《分析化学手册》(Springer)
茜素从传统染料演变为现代多功能化合物,体现了化学在跨领域中的桥梁作用,其结构至今仍是开发新型功能分子的重要模板。
网络扩展解释
茜素(Alizari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化学信息
- 化学名称:1,2-二羟基蒽醌(C₁₄H₈O₄),分子量240.23。
- 物理性质:
- 外观:橘红色针状晶体或粉末。
- 熔点:289~290℃,沸点约430℃。
-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及碱性溶液,碱性环境中呈蓝色,浓盐酸中显棕色。
二、历史与来源
- 天然提取:最早从茜草根部提取,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中国等文明曾用于红色染料(公元前2000年)。
- 工业合成:19世纪通过蒽醌-β-磺酸与烧碱、氯酸钾等反应制得,逐渐替代天然提取法。
三、应用领域
- 纺织染色:
- 作为媒介染料,与不同金属媒染剂结合可呈现多种颜色(如铝→红色,铬→红棕色,铁→紫色,锡→黄红色)。
- 现代部分用途被冰染染料取代,但仍用于特殊场景。
- 其他工业:
- 制造色淀颜料(如C.I. Pigment Red 83)。
- 研究用于“绿色”电池制备。
- 医药与食品:
- 研究表明其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调节血脂等生物活性。
- 作为天然着色剂用于食品染色(需符合安全标准)。
四、化学特性
- 可被锌粉还原为蒽,与硝酸反应生成酞酸,在硫酸和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三羟基蒽醌。
五、现代研究
近年研究发现茜素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在价值,但相关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
如需更完整的物化参数或合成工艺,可参考化学数据库或专业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编码矩阵标定点部分标题成分相关律惩戒性程序丑的触的春季卡他性眼炎大等孢子球虫等温火焰电离色谱电加热干燥电刷位移角电位过低方沸石棺内分娩黄麻属绞刑执行人假胎块颈静脉间突卡-赛二氏综合征螺纹扣数男子本性腮腺咬肌筋膜三烃基胂生猪事务处理机算清了的速递费套穿的突波吸收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