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orous plate
【化】 biscuit firing
bat; board; plank
【计】 board
【医】 assula; bar; board; disc; disci; discus; disk; lamella; lamellae
lamina; laminae; plasue; plate; table; tabula; tile
素烧板是一种传统陶瓷工艺制品,指未经施釉工序、仅通过高温烧制的黏土板材。在汉英词典中,其标准英文对应词为“unglazed ceramic slab”或“bisque-fired panel”。该术语常见于建筑与艺术领域,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材质与工艺
素烧板以高岭土或陶土为原料,经塑形后以800°C-1100°C一次烧成。根据《中国陶瓷工艺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其吸水率介于6%-18%,区别于釉面瓷砖的玻化结构。
功能特性
由于未施釉层,素烧板表面呈现天然黏土颗粒质感,具备透气性强、抗冻性佳的特点。国际建材标准ASTM C242将其归类为“多孔性建筑覆面材料”。
应用场景
• 建筑外墙:利用毛细孔结构调节湿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20年度报告)
• 艺术创作:作为雕塑基底或独立装置载体
• 历史修复:常见于古建筑原貌复原工程
文化内涵
日本《陶艺术语事典》(京都陶磁器协会,2015)指出,“素烧”工艺可追溯至中国唐代三彩陶胎预制阶段,体现东方“留白”美学思想。
“素烧板”是陶瓷工艺中的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1. 工艺定义 指陶瓷坯体在未施釉状态下,经过初次低温烧制形成的素坯板材。这种烧制温度通常在750-950℃之间,通过去除坯体水分和有机物,使材料获得初步强度和多孔结构,便于后续加工。素烧后的板材具有多孔特性,吸水率可达10-15%,为后续施釉提供良好附着力基础。
2. 应用特性 该工艺起源于古代陶器制作,现代主要应用于:
需注意,日语中的「素焼板(とうどばん)」是该术语的直接音译,而中文语境下更强调其工艺属性。与普通陶瓷板的主要区别在于,素烧板未完成釉烧工序,表面保持原始陶土质感。
氨气压缩机辩护的充沛的等离子弧喷涂电流第一近似值独立引用躲藏起来二氢链霉素放电电流肥皂荚属后小动脉缓腐杆菌甲哌啶嗪金钱松属金融服务行业木乃伊化尿色素原日立网络体系结构生肉的社区团体世界经济学铁酸盐磁环通风遮断壁同轴继电器拖欠瓦伦丁氏试验亡命维护程序微型计算机语言编辑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