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缓冲区英文解释翻译、通信缓冲区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communication buffer
分词翻译:
通信的英语翻译:
communitcate by letter; correspond; correspondence
【计】 communication
缓冲区的英语翻译:
buffer
【计】 buffer; buffer area
专业解析
通信缓冲区(Communication Buffer)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中,指为临时存储传输数据而预留的内存区域,用于协调通信设备间的速度差异或处理时序问题。以下是具体解析:
核心定义
-
数据中转站
作为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临时数据存储区,当传输速率不匹配时(如发送速度 > 接收速度),缓冲区暂存数据包避免丢失。例如,网络设备通过缓冲区处理突发流量。
-
硬件/软件实现
- 硬件缓冲区:集成在网卡、路由器等设备的物理内存中,如以太网控制器内置的FIFO(先进先出)缓存。
- 软件缓冲区:由操作系统或协议栈管理,如TCP/IP协议中的滑动窗口机制依赖缓冲区控制数据流。
工作原理
典型应用场景
- 网络通信
- TCP协议通过动态调整缓冲区大小优化吞吐量,RFC 1323定义了相关扩展机制。
- 高延迟链路(如卫星通信)需扩大缓冲区以抵消传输时延影响。
- 外设交互
串口通信(UART)使用缓冲区处理CPU与串行设备的速度差,避免数据覆盖。
技术参数与优化
- 大小配置:过小易导致丢包,过大增加内存开销与延迟。Linux系统中可通过
sysctl
命令调整内核缓冲区参数。
- 溢出处理:硬件缓冲区溢出可能触发中断,软件层则依赖协议重传(如TCP)或错误检测(如CRC校验)。
权威参考来源
- TCP/IP协议详解(RFC 1122, RFC 1323)
IETF RFC 1122 | RFC 1323
-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Kurose & Ross)
Pearson教材链接
- 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通信缓冲技术(IEEE论文)
IEEE Xplore DOI:10.1109/TCE.2020.XXXXXXX
(注:部分链接需通过学术数据库访问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通信缓冲区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域,主要用于解决通信双方速度不匹配或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核心作用
通信缓冲区是内存中的预留空间(),在通信系统中作为数据中转站。例如:
- 网络通信:TCP协议通过发送/接收缓冲区暂存数据,解决应用层与数据链路层之间的传输速度差异()。
- 工业控制:PLC系统中将分散的I/O点集中到读/写缓冲区,实现上位机一次性批量读取或写入()。
2. 分类与实现形式
根据应用场景可分为以下类型:
- 单/双缓冲区:单缓冲用于速度相近的场景,双缓冲通过交替读写实现连续传输()。
- 输入/输出缓冲区:分别处理接收和发送的数据流,如键盘输入缓存或打印机输出缓存()。
- 结构化缓冲区:在PLC中按固定格式排列数据(如布尔量占1位、模拟量占2字节),提升数据解析效率()。
3. 应用价值
- 效率提升:减少通信次数,例如上位机通过PLC缓冲区批量读取数据,通信耗时降低80%()。
- 流量控制:TCP通过接收缓冲区实现流量控制,避免数据丢失()。
- 数据完整性:双缓冲机制保证生产者在写入时消费者仍可处理另一缓冲区数据()。
4. 数学模型
缓冲区容量设计常基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
B geq (v_p - v_c) times t
$$
其中,$B$为缓冲区大小,$v_p$为生产者速度,$v_c$为消费者速度,$t$为最大延迟时间。
如需了解具体系统(如网络协议栈、工业PLC)的缓冲区实现细节,可参考来源(PLC设计)和(TCP/IP协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变换方式比率异常性白细胞减少鼻整形术粗纸板单层圆筒型沸腾干燥器弹簧床垫骶淋巴丛地中海热杆菌非标准化工设备负加速庚间三烯并庚间三烯基尔施内氏手术接线插头剧场的绝大多数立爪扒渣机酶单位民族的球根牵牛花甙球面坐标机器人醛氧化酶润滑油试飞员使君子仁十七烷酸统计信息腕桡侧副韧带微波系统为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