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緩沖區英文解釋翻譯、通信緩沖區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communication buffer
分詞翻譯:
通信的英語翻譯:
communitcate by letter; correspond; correspondence
【計】 communication
緩沖區的英語翻譯:
buffer
【計】 buffer; buffer area
專業解析
通信緩沖區(Communication Buffer)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中,指為臨時存儲傳輸數據而預留的内存區域,用于協調通信設備間的速度差異或處理時序問題。以下是具體解析:
核心定義
-
數據中轉站
作為發送方與接收方之間的臨時數據存儲區,當傳輸速率不匹配時(如發送速度 > 接收速度),緩沖區暫存數據包避免丢失。例如,網絡設備通過緩沖區處理突發流量。
-
硬件/軟件實現
- 硬件緩沖區:集成在網卡、路由器等設備的物理内存中,如以太網控制器内置的FIFO(先進先出)緩存。
- 軟件緩沖區:由操作系統或協議棧管理,如TCP/IP協議中的滑動窗口機制依賴緩沖區控制數據流。
工作原理
典型應用場景
- 網絡通信
- TCP協議通過動态調整緩沖區大小優化吞吐量,RFC 1323定義了相關擴展機制。
- 高延遲鍊路(如衛星通信)需擴大緩沖區以抵消傳輸時延影響。
- 外設交互
串口通信(UART)使用緩沖區處理CPU與串行設備的速度差,避免數據覆蓋。
技術參數與優化
- 大小配置:過小易導緻丢包,過大增加内存開銷與延遲。Linux系統中可通過
sysctl
命令調整内核緩沖區參數。
- 溢出處理:硬件緩沖區溢出可能觸發中斷,軟件層則依賴協議重傳(如TCP)或錯誤檢測(如CRC校驗)。
權威參考來源
- TCP/IP協議詳解(RFC 1122, RFC 1323)
IETF RFC 1122 | RFC 1323
- 計算機網絡:自頂向下方法(Kurose & Ross)
Pearson教材鍊接
- 嵌入式系統設計中的通信緩沖技術(IEEE論文)
IEEE Xplore DOI:10.1109/TCE.2020.XXXXXXX
(注:部分鍊接需通過學術數據庫訪問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通信緩沖區是指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用于臨時存儲數據的存儲區域,主要用于解決通信雙方速度不匹配或數據格式不統一的問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核心作用
通信緩沖區是内存中的預留空間(),在通信系統中作為數據中轉站。例如:
- 網絡通信:TCP協議通過發送/接收緩沖區暫存數據,解決應用層與數據鍊路層之間的傳輸速度差異()。
- 工業控制:PLC系統中将分散的I/O點集中到讀/寫緩沖區,實現上位機一次性批量讀取或寫入()。
2. 分類與實現形式
根據應用場景可分為以下類型:
- 單/雙緩沖區:單緩沖用于速度相近的場景,雙緩沖通過交替讀寫實現連續傳輸()。
- 輸入/輸出緩沖區:分别處理接收和發送的數據流,如鍵盤輸入緩存或打印機輸出緩存()。
- 結構化緩沖區:在PLC中按固定格式排列數據(如布爾量占1位、模拟量占2字節),提升數據解析效率()。
3. 應用價值
- 效率提升:減少通信次數,例如上位機通過PLC緩沖區批量讀取數據,通信耗時降低80%()。
- 流量控制:TCP通過接收緩沖區實現流量控制,避免數據丢失()。
- 數據完整性:雙緩沖機制保證生産者在寫入時消費者仍可處理另一緩沖區數據()。
4. 數學模型
緩沖區容量設計常基于生産者-消費者模型:
$$
B geq (v_p - v_c) times t
$$
其中,$B$為緩沖區大小,$v_p$為生産者速度,$v_c$為消費者速度,$t$為最大延遲時間。
如需了解具體系統(如網絡協議棧、工業PLC)的緩沖區實現細節,可參考來源(PLC設計)和(TCP/IP協議)。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哀訴白鹭補充物資超額資本帳戶程式設計者定義的宏指令串聯繞組鍛爐火段描述符字額結節間線幹燥磷酸鈉過盛海關罰款黃樟膠漿子絕不開口管柱克美合金口套蘭尼氏鎳冷凍的溶劑苗勒氏結節明令千分兆分熱線入碼器三相電流設備控制器薯蓣脫氧甲胞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