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品評。《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統 曰:‘ 陸子 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 顧子 可謂駑牛能負重緻遠也。’謂 全琮 曰:‘卿好施慕名,有似 汝南 樊子昭 。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 績 劭 謂 統 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
“共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共”指共同、一起,“料”在此處意為品評、考量。組合後表示共同參與評價或合作商議,常用于描述多人對事物或人才的聯合評判。
二、文獻出處與例句
該詞出自《三國志·蜀志·龐統傳》,龐統與友人讨論人才時提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此處“共料”指共同品評天下人才,體現協作性評價的語境。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要點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日常交流中可用“共同探讨”“合作評估”等現代表達替代,避免歧義。
《共料》是一個漢語詞語,多用于形容雙方共同協商、共同考慮某個問題或事情的意思。
《共料》的拆分部首是“一”和“米”,具體的筆畫數是:“一”部首有一劃,“米”部首有六劃,總計為七劃。
《共料》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出自《論語·子路》篇,其中說:“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意思。
《共料》的繁體字形為「共料」。
古時候漢字寫作「共料」,沒有使用繁體字的形式。古代的字體形狀和現代有所區别。
1. 在這個決策中,我們需要共料一下,找出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
2. 他們在共料問題時非常認真,的确是一群有智慧的人。
共同、共建、共享等。
共商、共謀、共同商量等。
各自、獨自、單方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