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品評。《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統 曰:‘ 陸子 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 顧子 可謂駑牛能負重緻遠也。’謂 全琮 曰:‘卿好施慕名,有似 汝南 樊子昭 。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 績 劭 謂 統 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
"共料"是一個由"共"與"料"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詞典系統中具有雙重釋義:
一、動詞性釋義(古義): 指共同推想、協同推測,語出宋代陳師道《後山詩注》卷三:"共料東方朔,何如郭細侯",此處"共料"意為衆人對曆史人物的評價進行集體揣度。該用法常見于古典文獻,強調群體性的判斷過程。
二、名詞性釋義(今義): 現代漢語中特指共同使用的材料或資源,多用于工程學、材料科學領域。如《現代漢語應用詞典》解釋為"多方共同籌備的物資基礎",在建築行業可指代合作方聯合采購的建材。
該詞存在古今異義特征,需結合語境區分。在學術研究領域,建議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通過權威辭書獲取精準釋義。
“共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共”指共同、一起,“料”在此處意為品評、考量。組合後表示共同參與評價或合作商議,常用于描述多人對事物或人才的聯合評判。
二、文獻出處與例句
該詞出自《三國志·蜀志·龐統傳》,龐統與友人讨論人才時提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此處“共料”指共同品評天下人才,體現協作性評價的語境。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要點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日常交流中可用“共同探讨”“合作評估”等現代表達替代,避免歧義。
矮黃挨頭子霸功班家女師并驅撥頭車肆丑狀誕僻點焊多早晩發電廠蜚蟲廢痼風摅楓子黑陶龁噬讧侮猾僞火鎗戶邑蹇數巨賢欄廄亮堂堂獠者六趣美業螟蛉逆氣旁通曲鬯披膊譜録前旌鉛驽七孔生煙秦筆青鸾翼輕軟傾壓湫學權智确音群分類聚取受人排柔融傷時感事扇誘聲問詩林世裔踏心阗擁鐵爐萬惡鄉賓先縠嚣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