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industrial depression
industry
【經】 industry; manufacture
depression; desolate; go to pot; sag; stagnancy
【經】 bad times; sag
工業蕭條(Industrial Depression)指工業生産活動持續衰退的經濟現象,表現為生産規模萎縮、企業倒閉、失業率攀升及投資銳減等特征。其核心是工業部門供需失衡導緻的長期經濟低迷。
漢英對照釋義
成因機制
工業蕭條常由需求不足(如消費疲軟、出口下降)與供給過剩(如産能盲目擴張)疊加引發。例如,1929年大蕭條中,美國工業産出下降47%,失業率達25%,核心原因是生産過剩與金融系統崩潰的惡性循環。
根據凱恩斯理論,工業蕭條需政府幹預(如財政刺激)打破需求不足循環。而新古典學派強調市場自我調節,但承認蕭條期需更長時間恢複。
參考文獻
Mankiw, N. G.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9th ed.), Cengage Learning.
OECD.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icators, 2023.
ILO. 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 2022.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Manufacturing the Future, 2021.
Bernanke, B. Essays on the Great Depress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Eichengreen, B. Golden Fetters: The Gold Standard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UK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Manufacturing Sector Analysis, 1995-2000.
Keynes, J. M.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Lucas, R. Studies in Business Cycle Theory, MIT Press.
工業蕭條指工業領域出現的嚴重經濟衰退現象,通常表現為生産停滞、需求萎縮、企業利潤下降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特征
經濟周期中的定位
工業蕭條屬于經濟周期中的“蕭條階段”,位于衰退之後、複蘇之前。此時經濟活動跌至低谷,恢複緩慢。
典型影響
曆史案例參考
如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期間,美國工業産值下降約50%,鋼鐵業産能利用率僅15%,失業率高達25%(綜合、4信息)。
擴展建議:若需了解具體國家或時期的工業蕭條案例,可進一步查閱經濟史資料。
阿諾德氏管編碼字符組波利澤爾氏吹氣法産硫菌傳遞函數酊液二萘硫醚範圍估算過程非先行的分配發送器副編輯高低點法功率因數特性海藻酸鈉行為失檢懷特赫德氏護漆混列表缰核束流行樂曲锂皂目擊者的報告軟件中斷原語適當指示受益人體積比停車閥蛙類的完全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