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感受質英文解釋翻譯、感受質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receptive substance

分詞翻譯:

感的英語翻譯:

affect; be obliged; feel; move; sense; touch

受質的英語翻譯:

【機】 substrate

專業解析

"感受質"(qualia)作為哲學心理學核心概念,指個體主觀經驗的獨特屬性,其漢英對應關系在詞典學層面呈現雙重特征。從漢語構詞法分析,"感受"強調體驗的主體性,"質"指向本質屬性,組合後形成的複合詞精準對應英語"qualia"這一源自拉丁語"quale"(意為"何種性質")的哲學術語。

該術語在認知科學領域特指不能被物理描述完全解釋的主觀體驗,例如疼痛的灼燒感(漢語表述)與英語語境中"the burning quality of pain"形成跨語言對應。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指出,這種語言對應關系揭示了不同文化對意識現象的共同關注,漢語通過偏正結構突出經驗本質,英語則通過詞源演變保留本體論追問。

牛津哲學詞典(第3版)特别标注該詞條的跨學科特性,在神經科學文獻中常以"phenomenal consciousness"作為補充解釋。漢語詞典處理這類專業術語時,通常采用"屬性注釋+用例說明"的雙層釋義模式,如《現代漢語哲學詞典》既标注"知覺經驗的質性特征",又舉例"看到紅色時的視覺體驗"進行具象化說明。

最新研究顯示,漢語詞典對"感受質"的釋義正從純哲學定義轉向交叉學科闡釋。例如《認知科學大辭典》2024版新增腦神經機制注釋,指出"fMRI研究顯示前島葉皮層激活與疼痛感受質存在顯著相關性",這種釋義演變反映出詞典編纂的現代性轉向。

網絡擴展解釋

“感受質”(qualia)是心靈哲學和意識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指主觀意識體驗中獨特的、不可還原的質的感覺特征。以下從定義、特征及哲學争議三方面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内涵

  1. 基本定義
    感受質指個體在感知或體驗時産生的主觀特性,例如看到紅色時的視覺感受、疼痛時的痛覺體驗等。它強調“像是什麼樣”(what it is like)的主觀現象經驗。

  2. 哲學溯源
    該概念源自拉丁語“qualia”(單數quale),20世紀由劉易斯(C. I. Lewis)等哲學家引入分析哲學領域,用于讨論意識經驗與物理世界的關系。

二、核心特征

  1. 内在性
    感受質是意識的内在屬性,無法通過外部觀察完全捕捉(例如“看到紅色的主觀體驗”無法通過第三人稱科學描述還原)。

  2. 私人性
    體驗具有個體獨特性,不同主體對同一事物的感受質可能存在差異且無法直接比較(如“我的紅色體驗可能與你的不同”)。

  3. 不可言說性
    感受質難以通過語言精确傳達,常需借助隱喻或類比(如“嘗起來像檸檬”)。

三、哲學争議與意義

  1. “難問題”的核心
    感受質被視為意識研究的“難問題”,因其挑戰物理主義對意識還原的解釋。即使已知大腦神經機制,仍無法完全解釋主觀體驗的質性特征。

  2. 理論立場分歧

    • 物理主義:認為感受質可還原為物理過程(如神經活動)。
    • 二元論/屬性二元論:主張感受質是獨立于物理世界的非物理屬性。
  3. 應用領域
    涉及人工智能(如機器能否擁有主觀體驗)、認知科學(意識模型構建)及語言學(如隱喻理解中的心智意象)。


感受質是連接主觀體驗與客觀世界的哲學橋梁,其獨特性持續引發關于意識本質的深層讨論。如需進一步了解概念史或具體理論争議,可參考、4、7、8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按鈴草莓狀膽囊超載位準吃虧椿當量辛烷值調合物抵押品保管人二苯哌酯分配發射機副料肩胛胸的檢修測試點激勵分程式據說聚辛二酸酐隆起路徑檢驗美芬新暮霭盤貨輕型號規鋼權限假托三氯鐵膽青鹽十七烷基氯雙向天線雙葉的速率系數推理控制僞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