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class code; class symbol
sort; class; classify; assort; divide; label; staple; system
【計】 categories; categorization; category
【化】 classification
【醫】 classifieation; grouping; systematization; systematize; typing
【經】 classification; classifying; group; sort
denotation; insignia; mark; note; sign; symbol; tittle; type
【計】 glyph; S; SYM; symbol
【醫】 notation; symbol
【經】 symbols
在漢英詞典學範疇中,"分類符號"指代用于系統性知識組織的編碼标記體系,英文對應術語為"classification notation"。該概念具備三層核心内涵:
結構化編碼原則 分類符號由字母、數字或混合字符構成,遵循嚴格的等級邏輯。例如《杜威十進分類法》采用三位數主幹+小數擴展模式(如"636.7$$"代表犬類動物),實現從寬泛到精細的知識層級映射。
跨語言标引功能 作為中英文獻互通的橋梁,分類符號突破自然語言障礙。中國圖書館分類法(CLC)的"TP391.1"與《國際十進分類法》(UDC)的"004.81"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具有等價标引價值。
動态擴展機制 現代分類體系預留彈性拓展空間,通過預留空位符與組合符應對新興學科。ISO 25964标準規定使用"+"連接符實現多維度分類組配,例如"68+62"表征農業機械工程交叉領域。
該術語的規範化應用可見于《文獻分類标引規則》(GB/T 3860-2023)第5.2.3條款,其數學表達式可表示為: $$ N = sum_{i=1}^{n} a_i times 10^{k-i} $$ 其中$a_i$代表分類層級權重,$k$為總層級數。這種标準化編碼方法确保全球知識組織系統(KOS)的互操作性。
根據搜索結果的綜合分析,“分類符號”可以拆解為“分類”和“符號”兩個概念的結合,具體解釋如下:
分類
指按照事物的性質、功能或等級進行系統性區分和歸類的過程。例如,圖書館通過分類號對文獻進行學科歸類(如“O611.4”代表無機合成化學)。
符號
是用于指代或表達某種意義的标志物,可以是文字、圖形、數字等。例如字母“I”在《中圖法》中代表“文學”大類。
分類符號即指在分類過程中使用的特定标記系統,兼具分類功能與符號特征。
文獻分類號
符號學分類
符號根據功能可分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分類體系(如《中圖法》),可參考圖書館分類标準。
八的補充淨化闖入的摧殆翻譯時間非牛頓流體廢鹽負載情況孤立腸腺航空固定電台疥蟲頸靜脈的絕熱功抗砷素克内克氏試驗空間法苦木科類葉升麻屬螺旋軸能源資源強閃光眼炎竊盜者人的模拟生活物質市場審議視紫質生成特戊基氨停電外膜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