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radioactive aerosol; radioaerosol
放射性氣溶膠(radioactive aerosol)是指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固态或液态微小顆粒,這些顆粒表面附着或内部含有放射性核素。該術語結合了“氣溶膠”的物理形态特征與“放射性”的化學屬性,屬于核科學與環境科學交叉領域的重要概念。
物理性質與組成
放射性氣溶膠的顆粒直徑通常在0.001-100微米之間,可在空氣中長時間懸浮并通過氣流擴散。其核心由塵埃、煙霧或其他載體物質構成,表面吸附的放射性核素可能包括铯-137、碘-131、钴-60等,具體成分取決于污染源性質(來源:中國核學會《核科學技術名詞》)。
來源與生成機制
此類氣溶膠主要通過以下途徑産生: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技術報告指出,氣溶膠的擴散能力使其成為核事故後需重點監測的污染形式(來源:IAEA《核事故應急響應指南》)。
健康危害特性
當人體吸入放射性氣溶膠時,α、β射線可能引發電離輻射損傷。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證實,粒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可深入肺泡區域,增加肺癌、甲狀腺癌等疾病風險(來源:WHO《電離輻射健康影響評估》)。
監測與防護标準
我國采用GB 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标準》,規定工作場所氣溶膠放射性濃度限值為0.1 Bq/m³(α核素)和1 Bq/m³(β核素)。美國環保署(EPA)則建立氣溶膠粒徑分級監測體系,強化呼吸防護裝備的過濾效能要求(來源:國家核安全局《輻射防護規定》)。
放射性氣溶膠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固體或液體微粒懸浮在空氣或其他氣體中形成的分散體系。其核心特征在于分散相(微粒)具有放射性,而分散介質為氣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放射性氣溶膠屬于氣溶膠的一種特殊類型,其分散相由放射性物質構成,例如鈾礦中的氡及其子體産物被大氣懸浮物吸附後形成的微粒。這些微粒的粒徑範圍廣泛,通常小于10微米,其中小于0.1微米的微粒因布朗運動長期懸浮,1-10微米的沉降較慢。
放射性氣溶膠是人體内照射的主要威脅。吸入後,放射性微粒可能沉積在肺部或進入血液循環,導緻長期輻射損傷。小顆粒(尤其是小于2.5微米)可深入呼吸道,對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危害更大。
包括鈾礦開采、核工業活動、實驗室放射性物質洩漏等。日常環境中的雲、霧、煙塵若含有放射性物質,也可能形成此類氣溶膠。
需通過空氣過濾、密閉操作、個人防護設備(如防毒面具)減少接觸,并定期監測環境中放射性氣溶膠濃度。
放射性氣溶膠結合了氣溶膠的物理特性和放射性危害,需在核工業、醫療等領域嚴格防控。
飽和線圈苄磺胺編譯的不平等條約不相交的并不正常波動操作操作語句單位記錄組單頁饋送黑葡萄子油呼叫停止簡單反應頰舌徑競争性價格抗衡刻度盤瀝濾液流出式粘度計落潮内叢狀層屏極整流法批判氣載污染物曲柄銷磨床韌線三指節畸形衰竭反應水路航道投影描繪器委托寄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