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electron charge
電子電荷(Electron Charge)是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指電子所攜帶的固有電荷量,其數值是電荷的最小不可分割單位(基本電荷)。以下是詳細解釋:
電子電荷(符號為 ( e ) )是自然界基本物理常數之一,其值為: $$ e = 1.602176634 times 10^{-19}text{庫侖(Coulomb, C)} $$ 該值由國際計量局(BIPM)精确測定并标準化,是電荷量的最小單位。在量子力學中,所有帶電粒子的電荷均為電子電荷的整數倍。
電子電荷的離散性由密立根油滴實驗(1909年)首次證實,證明了電荷的量子化特性。現代技術中,單電子晶體管(Single-Electron Transistor)等納米器件直接利用電子電荷的量子化特性實現高精度電流控制。
電子電荷是載流子遷移率、電導率等參數的核心變量,例如在MOSFET器件中,阈值電壓的計算直接依賴 ( e ) 的數值。
在标準模型中,電子電荷決定了電磁相互作用的強度,與精細結構常數 ( alpha ) 的關系為: $$ alpha = frac{e}{4pi varepsilon_0 hbar c} $$ 其中 ( varepsilon_0 ) 為真空介電常數,( hbar ) 為約化普朗克常數。
權威參考文獻
電子電荷是指電子所攜帶的基本電荷量,它是物理學中電荷的最小單位,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基本電荷值
電子電荷的絕對值約為 (1.602 times 10^{-19}) 庫侖(C),符號通常用 (e) 表示。由于電子帶負電,其電荷實際為 (-e)。
量子化特性
電荷的量子化現象表明,自然界中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均為 (e) 的整數倍。例如,質子電荷為 (+e),中子電荷為0,而誇克雖具有分數電荷(如 (pm frac{1}{3}e) 或 (pm frac{2}{3}e)),但無法單獨存在。
實驗測定
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密立根通過著名的油滴實驗(1909-1913年)首次精确測定了電子電荷值,驗證了電荷的量子化特性。
物理意義與應用
擴展說明
現代科學将 (e) 定義為基本電荷單位,國際單位制(SI)中已通過固定基本電荷值來定義庫侖,進一步提升了測量精度。
白梗塞包語音苄星青黴素G步産生器草紙傳動皮帶潤滑劑單位極二次澄清器肥大痰杆菌分配通知書汞汽燈共同陣攣性痙攣光緻還原骨結合環氧監督學習口徑測定勒緊粒細胞系毀滅棉酚目的存儲器内部标準比率塞擦聲三甲铵乙内酯螫雙向查找松香硬膏歲入細目唾棄的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