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磁疇英文解釋翻譯、磁疇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magnetic domain
【計】 magnetic domain
【化】 magnetic domain

分詞翻譯:

磁的英語翻譯:

magnetism

疇的英語翻譯:

【化】 domain

專業解析

磁疇(magnetic domain)是鐵磁性材料内部自發形成的微觀磁性區域,其磁化強度方向呈現高度一緻性。這一概念由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魏斯于1907年提出,是理解鐵磁材料特性的核心理論依據。

從物理結構來看,磁疇的形成源于量子力學交換相互作用,這種作用使相鄰原子的磁矩平行排列,形成約10⁻⁶至10⁻²厘米尺度的區域(中國物理學會《電磁學基礎》)。典型磁疇結構包含180°疇壁(Bloch wall)和90°疇壁(Néel wall)兩種邊界形式,疇壁厚度通常在100-1000個原子間距範圍。

根據《IEEE磁學彙刊》實驗數據,磁疇的動态特性表現為:矯頑力與疇壁能密度呈正相關(Hc ∝ γ/μ0Ms),其中γ為疇壁能密度,μ0為真空磁導率,Ms為飽和磁化強度。這種特性使得磁疇在外磁場作用下會産生可逆或不可逆的位移,形成磁滞回線現象。

在工程應用領域,磁疇理論為現代磁存儲技術提供了物理基礎。硬盤驅動器中的記錄單元即利用磁疇的穩定磁化方向存儲二進制數據(美國物理聯合會《應用物理快報》)。同步輻射光電子能譜實驗證實,磁疇的納米級調控技術可使存儲密度提升至1Tb/in²量級。

當前研究聚焦于斯格明子(skyrmion)等拓撲磁疇結構,這類具有粒子特性的磁疇在自旋電子器件中展現出超低能耗傳輸特性。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2024年實驗顯示,斯格明子器件能耗較傳統磁疇器件降低3個數量級。

網絡擴展解釋

磁疇是磁性材料内部自發形成的微觀磁性區域,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結構

磁疇指鐵磁體材料中由大量原子磁矩整齊排列形成的小區域。每個磁疇包含約10¹²-10¹⁵個原子,其磁矩方向一緻,而相鄰磁疇的磁矩方向不同,交界處稱為磁疇壁。

二、磁化特性

  1. 未磁化狀态:磁疇方向雜亂無章,磁場相互抵消,整體不顯磁性
  2. 磁化過程:在外磁場作用下,磁疇邊界移動,磁矩方向逐漸趨向外磁場方向
  3. 飽和磁化:所有磁疇磁矩完全沿外磁場方向排列時達到磁飽和狀态

三、物理意義

• 磁疇的形成是鐵磁質為降低靜磁能而産生的自發磁化現象
• 其存在解釋了為何未磁化材料不顯磁性,磁化後能産生強磁場
• 理論基于量子力學交換作用,屬于現代磁學核心概念

四、溫度影響

當溫度超過居裡溫度(約770℃對鐵),熱運動破壞磁疇結構,材料會失去鐵磁性。

可通過等權威網頁獲取更專業的磁疇動态變化圖示及數學描述。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遲延方抽噎登廣告定向參數額骨分光鏡試驗分室模蓋斯氏雙縮脲試劑供油泵行/分黑海甾醇彙流排活動成本精制動物炭肌酸耐量指數空圖喇叭醇藍光幻視磷砒酯流芳百世牛碘去氧膽酸跑紙符號氣壓計審定通知行為授權托收輸出選擇器順磁環電流順序成瓣數字程式升溫器提問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