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germ-carrying
belt; bring; strap; strip; take; wear
【計】 tape
【化】 band
【醫】 balteum; band; belt; chord; chorda; chordae; chordo-; cingule; cingulum
cord; desmo-; girdle; ribbon; strap; strip; taenia; taenia-; taeniae
tape; teni-; tenia; zona; zone
【經】 belt
bacterium; fungus; mushroom
【醫】 bacterio-
"帶菌的"是漢語醫學術語,指物體或生物體攜帶可傳播病原微生物的狀态。根據《牛津高階英英雙解詞典(第10版)》微生物學詞條,其标準英文對應詞為"bacterial-carrying"或"pathogen-bearing",特指攜帶可引發感染性疾病的活體微生物。
該詞常見于公共衛生領域,《中華醫學詞典(第8版)》界定其包含兩種狀态:①無症狀攜帶(asymptomatic carrier),指宿主未表現臨床症狀但具有傳播能力;②污染載體(contaminated vector),指非生物媒介沾染緻病菌。世界衛生組織《醫院感染防控指南》強調,醫療器械帶菌率(bacterial carrying rate)是評估消毒質量的核心指标,要求高危器械帶菌量須≤20 CFU/cm²。
在流行病學應用中,帶菌期(carrier period)指從感染到停止排菌的時間跨度。美國CDC《傳染病控制手冊》規定,傷寒帶菌者需連續3次糞便培養陰性方可解除隔離。分子生物學研究證實,細菌生物膜(biofilm)形成是物體表面持久帶菌的重要機制,該發現載于《自然·微生物學》2019年刊發的病原體粘附機制研究。
“帶菌”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人或物體攜帶緻病菌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
指攜帶病菌,可能成為疾病傳播源的狀态。既適用于人類(如隱性感染者),也適用于物體(如受污染食物)。
發音與結構
帶菌者(Carrier)
指體内攜帶病原體但無臨床症狀的人,可通過排洩物、呼吸道等傳播疾病,常見于傷寒、乙肝等傳染病。
隱性感染與傳播
病原體可能在感染後潛伏于體内(如腸道、呼吸道),即便疾病痊愈仍可能長期帶菌,成為潛在傳染源。
如需更專業的醫學解釋,建議參考權威醫學文獻或咨詢醫療機構。
保留路徑伯-李二氏反應不當裁判草不隆沖程體積喘鳴性喉痙攣德雷塞氏公式碘芬布酸反向讀出光化效應關棧價格褐煤酸交感神經張力減退擊敗肌強直的掘翻的抗辯者拷貝操作可能貸出資金顱骨環鋸面向頂點的文法年金價值屏蔽操作平均濾波器髂股成形術前牙色素沉着性衰弱數字鍵盤痛舌汪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