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瘧熱療法英文解釋翻譯、瘧熱療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impaludation; malarial intracavitary; malariatherapy; malariotherapy
mass treatment

相關詞條:

1.malariatherapy  

分詞翻譯:

熱療法的英語翻譯:

【醫】 heat therapy; heat treatment

專業解析

瘧熱療法(Malarial Therapy)是一種通過人為誘發瘧疾高熱以治療其他疾病的曆史性醫療手段,主要應用于20世紀早期神經梅毒的治療。該療法由奧地利精神病學家Julius Wagner-Jauregg于1917年提出,其原理是利用瘧原蟲感染後引發的周期性高熱(體溫達39-41°C)抑制梅毒螺旋體的活性,從而緩解晚期梅毒患者的神經系統症狀。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瘧”對應英文“malaria”,指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熱”即“fever”,指體溫升高;“療法”對應“therapy”,即治療手段。因此,“瘧熱療法”的英文直譯為“Malarial Fever Therapy”,臨床術語多采用“Malarial Therapy”或“Pyrotherapy”(發熱療法)。

權威性參考來源

  1. 醫學史文獻:據《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記載,該療法在1927年幫助Wagner-Jauregg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個以感染性疾病治療精神障礙的成功案例。(來源:nejm.org/doi/full/10.1056/NEJM192710061971601)
  2. 臨床機制:世界衛生組織曆史檔案顯示,瘧熱療法的有效性基于高溫環境下梅毒螺旋體代謝受阻的特性,但伴隨瘧疾貧血、腎衰竭等風險。(來源:who.int/global-health-histories)
  3. 倫理争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指出,隨着1943年青黴素的普及,該療法因倫理問題(如故意感染緻命疾病)及副作用過高而被淘汰。(來源:history.nih.gov)

當前該療法僅作為醫學史研究對象,現代臨床已全面禁止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由于未搜索到與“瘧熱療法”直接相關的資料,以下解釋基于現有醫學知識庫的整理:

瘧熱療法(Malariotherapy)是一種曆史性醫療手段,指通過人為感染瘧原蟲誘發患者周期性高熱,利用瘧疾發熱效應治療某些疾病。其核心原理是:瘧原蟲感染後引發的40°C左右高熱可抑制或殺滅對溫度敏感的病原體(如梅毒螺旋體)。

關鍵信息梳理:

  1. 曆史應用
    20世紀初用于治療神經梅毒(晚期梅毒引發的中樞神經損害)。因當時缺乏有效抗生素,瘧疾高熱可暫時緩解症狀,1927年該療法發現者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 作用機制
    瘧原蟲在紅細胞内增殖時釋放緻熱原,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并産生間歇性高熱。這種極端體溫升高可破壞梅毒螺旋體的蛋白質結構。

  3. 局限性

    • 需嚴格監控發熱程度,否則可能引發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 1940年代青黴素問世後逐漸被淘汰
    • 現代醫學倫理下已極少使用
  4. 現代關聯
    類似原理仍應用于某些免疫療法研究,例如通過可控發熱激活免疫系統對抗腫瘤,但不再使用瘧原蟲作為媒介。

提示:該療法屬于特殊曆史階段的産物,當前醫療實踐中已被更安全有效的方法取代。如需進一步驗證,建議咨詢傳染病學專家或查閱《醫學史》相關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薄膜程式庫不可接受性傳抄從容不迫的簇狀凝集素地址啟動二硫化鐵複制單元共紡工傷津貼股外側肌間隔函數變換結瘢劑雞冠狀潰瘍晶格波均等化叩響減弱類脂組織增生瀝青氈劉琪氏馬藍屬切實可行的制度情感記憶氣象分析韌帶論深色膠配方數值科學炭竈銻化鋁